95條論綱
為愛護與闡揚真理起見,下列命題將在路德馬丁神甫主持之下,在威登堡舉行討論。
凡不能到會和我們口頭辯論的,請以通信方式參加。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1. 當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說“你們應當悔改的時候”他是說信徒一生應當悔改。
2. 這句話不是指著告解禮,即神甫所執行的認罪和補罪說的。
3. 這句話不是僅僅指內心的悔故而言,因為內心的悔改若不產生肉體外表各種的刻苦,便是虛空的。
4. 所以罪惡的懲罰是與自恨同長久,因為這才是真正內心的悔改,而一直繼續到我們進入天國。
5. 教皇除憑自己的權柄或憑教條所科的懲罰以外,既無意也無權免除任何懲罰。
6. 教皇不能赦免任何罪債,而只能宣佈並肯定罪債已經得了上帝的赦免。
那留下歸他審判的,他當然可以赦免。他若越過此雷池,罪債便仍然存在。
7. 上帝赦免人的罪債,未有不使那人在他的代表神甫面前凡事自卑的。
8. 懲罰教條僅是加於活人身上,對臨死者不應有所懲罰。
9. 所以聖靈籍看教皇用寬仁對待我們,使他在教會中總將死亡和必要定為例外。
10. 神甫將教條所定補贖給臨死者留到煉獄,乃是無知邪惡的。
11. 將教條所定的懲罰變為煉獄中的懲罰,很顯然是仇敵在主教們睡覺的時候所撤的一種裨子。
12. 從前實施教條所定的懲罰,並不是在宣赦之後,而是在宣赦之前,作為真正痛悔的考驗。
13. 臨死者因死亡就免除了一切懲罰?他們向教條的法規是已經死了,不再受它們的約束。
14. 臨死者心靈的健康若不完全,那即是說,他的愛心若不完全,他便必大有恐懼,而且愛心越小,恐懼就越大。
15. 單是這恐懼(且不說其他一切)就足以成為煉獄的懲罰,因其與絕望的恐惺相距不遠。
16. 地獄,煉獄和天堂之間的區別似乎是與絕望,將絕望和確信之間的區別相同的。
17. 靈魂在煉獄裏恐懼越減少,愛心便越增加,這似乎是確實的。
18. 我們由理智或聖經似乎都無法證明,這種靈魂不能建立功德,或增加他們的愛心。
19. 雖然我們對他們的福祉也許很有把握,但是似乎也無法證明他們自己都有這種把握。
20. 因此教皇所謂全部免除一切懲罰,意思並不是指免除一切懲罰,而只是指免除他自己所科處的懲罰。
21. 所以那些宣講贖罪票者,說教皇的贖罪票能使人免除各種懲罰,而且得救,乃是犯了錯誤。
22. 因為他對煉獄裏的靈魂並不能免除那按照教條應當在今生受的悠罰。
23. 如果有甚麼人得以免除一切懲罰,那麼只有最完全的人,即最少數的人,才能得以免除一切懲罰。
24. 所以大多數的人難免是被這不分皂白和誇張的免除懲罰的應許所欺騙。
25. 對於煉獄,教皇在全教會有多少權柄,主教和神甫在他們的主教區和教區也有多少權柄。
26. 若是教皇不用鑰匙權(他沒有此權)而用代求來免除煉獄中靈魂的罪,他便行得好。
27. 那些說錢幣一叮噹落入錢筒靈魂就超脫煉獄的人,是在傳人的捏造。
28. 錢幣一叮噹落入錢筒,只能使貪婪增多,但不能使教會的代求產生結果,這結果僅操之於上帝。
29. 從聖瑟威立努(St.Severinus)和聖巴斯噶(St.Paschal)的傳奇來看,
煉獄裏的靈魂是否都願被贖出來,是沒有人知道的。
30. 無人能確知自己的痛悔是誠實的;更無人能確知自己得了完全的赦免。
31. 誠實買贖罪票的人是與誠實懺悔的人一樣很希罕。
32. 那些因持有贖罪票而自信得了救的人,將和他們的師傅永遠一同被定罪。
33. 那些說教皇的贖罪票是上帝使人與自己和好的無價恩賜的人,是我們應當特別警防的。
34. 因為贖罪票的恩賜只及於人在告解聖禮中所加的懲罰。
35. 那些說為求獲得救贖或贖罪票並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傳與基督教不符的道理。
36. 每一個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沒有贖罪票,也完全脫離了懲罰和罪債。
37. 任何活著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令沒有贖罪票,也都分享基督和教會的一切恩惠,這些恩惠是上帝所賜的。
38. 然而教皇的赦免是不可蔑視的,因為正如我所說的,它宣佈上帝的赦免。
39. 最有學問的神學家也很難一面宣講贖罪票的好處,又一面宣講真心痛悔的必要。
40. 真實的痛悔尋找並愛慕補贖;濫發贖罪票。卻使人疏忽並厭惡補贖,或至少使人有這種傾向。
41. 教皇的贖罪票宜小心加以宣講,免得人們誤解,以為它們比其他愛的行為更為可取。
42. 基督徒須知,教皇並無意將購買贖罪票一事與慈善的行為相比。
43. 基督徒須知,賙濟窮人,或貸款給缺乏的人,比購買贖罪票好得多。
44. 因為愛的行為使愛心增長,也使一個人變好些,但贖罪票不能使人變好些,僅能使人多避免懲罰。
45. 基督徒須知,人若看見弟兄困苦,不予援助,反用他的錢購買贖罪票,
他所得的,並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上帝的忿怒了。
46. 基督徒須知,他們除非有很多的餘款,就應該把錢留作家庭必需的開支,決不可浪費在購贖罪票上。
47. 基督徒須知,他們購買贖罪票,乃是出於自擇,而不是出於命令。
48. 基督徒須知,教皇頒發贖罪票,渴望(因他更需要)他們為他的虔誠祈禱,甚於他們所帶來的金錢。
49. 基督徒須知,他們若不信靠贖罪票,贖罪票便是有用的,
但他們若因贖罪票而喪失了對上帝的敬畏心,贖罪票便是最有害的。
50. 基督徒須知,教皇若知道那些宣講贖罪票者的榨取,
他是寧願讓聖彼得堂化為灰燼,而不願用他羊群的皮,肉,和骨去從事建築的。
51. 基督徒須知,教皇寧願(照他的責任)把他自己的錢賜給許多被騙購買贖罪票的窮人,
即令把聖彼得堂拍賣,也在所不惜。
52. 靠贖罪票得救,乃是虛空的,即令教皇的代表,甚或教皇本身,用靈魂來作擔保,也是如此。
53. 那些為求宣講贖罪票而叫其他教堂不得宣講上帝道之人,乃是基督和教皇的敵人。 .
54. 在同一次講道中,若講贖罪票比講上帝的道花相等或更長的時間,便是虧負了上帝的道。
55. 教皇的意思必然是:
如果為慶祝頒發贖罪票這件最小的事,要鳴一個鐘,舉行簡單的遊行和儀式,
那麼為宣講福音這件最大的事,就應鳴一百個鐘,舉行一百個遊行和儀式。
56. 教皇頒發贖罪票所憑藉的教會寶藏,在基督的子民中間,既末充分加指定,也未被認識。
57. 顯然至少它們不是世上的寶藏,因為這許多贖罪票販子不曾散發而只會積攢世上的寶藏。
58. 它們也不是基督和聖徒的功德,因為這種功德,雖沒有教皇相助,也使人內心得恩典,
並將肉體釘在十字架上,使它死滅。
59. 聖勞倫斯(St.Lawrence)說,教會的窮人便是教會的寶藏,但他如此說,乃是用當時的說法。
60. 我們很可以說,那由基督的功德所賜給教會的鑰匙,便是那寶藏。
61. 因為顯然要免除懲罰和那留給教皇審問的案件,只要有教皇的權柄便夠。
62. 教會的真寶藏乃是上帝榮耀和恩典的神聖福音。
63. 但這寶藏自然是最令人恨惡的,因為它使在前的成為在後的。
64. 反之,贖罪票的寶藏自然是最討人喜歡的,因為它使在後的成為在前的。
65. 所以福音的寶藏是他們從前用以獲得富人的網。
66. 贖罪票的寶藏是他們現在用以獲得人的財富的網。
67. 贖罪票,照宣講者所說的,是最大的恩典;其實所謂[最大],不過是指它們為最大的牟利工具。.
68. 實則它們若與上帝的恩典和人對十字架的虔敬相此,就微不足道了。
69. 主教和神甫必須禮恭必敬地接納教皇贖罪票的代理人。
70. 但是他們更必須運用耳目,好叫代理人不至於宣講自己的幻夢,而不宣講教皇的使命。
71. 若有人否認教皇贖罪票的效力,他應該受咒詛。
72. 但那反對贖罪票販子的胡亂宣講的人,乃是有福的。
73. 教皇對那些用圖謀破壞贖罪票交易的人加以威脅,乃是適當的。
74. 但他對那些借贖罪票為口實圖謀破壞神聖之愛和其理的人,更要加以威脅。
75. 把教皇的贖罪票看得這麼有效,甚至認為它們能赦免一個(假定那不可能的事)
玷辱了聖母的人,這簡直是瘋狂的看法.
76. 反之,我們認為教皇的贖罪票,對最小之罪的罪債也不能除去.
77. 若說,縱使聖彼得現在是教皇,他也不能賜人更大的恩惠,這便是誹謗了聖彼得和教皇。
78. 反之,我們說,現在的教皇或任何教皇都有更大的恩惠,即福音,德行。
和醫病的恩賜等等,如哥林多前書十二章所寫的。
79. 說那飾以教皇徽號的十字架,是與基督的十字架同樣有效,這是褻瀆。
80. 那容許這種說法在民間傳播的主教,神甫,和神學家,是必得向上帝交帳的。
81. 這種對贖罪票放肆的宣傳,甚至叫有學問的人也很難使教皇的尊嚴不受人的誣告,或平信徒機敏的詰問。
82. 他們要問:教皇若為得錢以建立一個教堂的小理由而救贖無數的靈魂,
他何不為神聖的愛和靈魂的痛苦的大理由而使煉獄空虛呢?
83. 既然為得贖者祈禱是錯誤的,那麼為甚麼還繼續給死者舉行安靈彌撤呢?
教皇又為甚麼不退還或准許收回為他們所設立的基金呢?
84. 他們為得錢的緣故,就讓一個不虔敬並作他們的仇敵的人,
把一個作上帝之友的虔敬靈魂從煉獄裏買出來,卻不為純潔之愛的緣故,
因鑒於那虔敬和可愛的靈魂本身的所受痛苦而將他贖出來,這是上帝和教皇所定甚麼樣的虔敬呢?
85. 懲罰教條既因久不用而失效,人為何還要用錢買贖罪票來免除這種教條所定的懲罰,
彷佛這種教條還是十足有效呢?
86. 教皇的財富今日遠超過最富有者的財富,他為建築一個聖彼得堂,為何不用自己的錢,
而要用貧窮信徒的錢呢?
87. 教皇對那些因完全痛悔而有權得全赦的人,有甚麼可赦免的呢?
88. 如果教皇把現在每天只作一次的作一百次,即把這些赦免和特赦頒給每個信徒,
那麼教會所得的福豈有比這更大的呢?
89. 如果教皇現在頒發贖罪票,是為拯救靈魂,而不是為得錢,
那麼以前所頒發的贖罪票既是同樣有效,他為甚麼把它們擱置呢?
90. 對平信徒的這些論點和疑問僅用教皇權來壓服,而不用理智來解答,
乃是使教會和教皇受敵人恥笑,並使基督徒不愉快。
91. 所以贖罪票若是按照教皇的意旨和精神宣講的,那麼這一切疑問便都要迎刃而解,而且根本就不會發生。
92. 因此那些向基督徒說:「平安,平安」,實則沒有平安的先知滾開去罷。
93. 那些向基督徒說:[十字架,十字架],而自己不背十字架的先知,永別了!
94. 基督徒應當聽勸,努力跟從他們的頭基督,經歷痛苦,死亡,和地獄。
95. 所以他們進入天堂,要靠經歷許多艱難,而不靠人平安的保證。
Wednesday, October 27, 2010
Monday, October 25, 2010
艾偉德(Gladys Aylward)---小婦人3從4得
艾偉德(Gladys Aylward)
3從:聽從,跟從,順從.
4得:得救,得草,得生命,得豐盛.
於1902-02-24日,生在倫敦北郊。
父親是一名郵差。
因為家境清寒,給富貴人家作伺候客人的侍女。
在18歲的時候,悔改重生,極想服事主,到中國傳福音;
她申請參加內地會,因缺乏正式教育而被拒絕。
艾偉德仍然不氣餒,決心積蓄足夠的錢,自費前往中國。
那時,有人介紹她去看顧退休的宣教士夫婦,艾偉德欣然接受。
在同那雙老夫婦的交談中,得到許多實際的知識。
他們以為她不應該把青年歲月,浪費在這裏。
剛好有人告訴她,倫敦的揚何斯本爵士(Sir Francis Younghusband)夫婦,
需要一名司客侍女。
那家住在高貴住宅區 Belgrave Square,工資自然較高,
更重要的是揚何斯本家中有許多珍貴的藏書,他自己是個頗有名的作家,
寫過不少有關東方的書,如果能夠借閱,可以增進她對東方的知識,作宣教士的準備。
艾偉德雖然學識不高,但她有語言天才,學得一口高雅的牛津英語,
而且懂得應對和禮儀,頗得主人信任器重。
她到假期時,就去外面再兼作別家宴會幫工,以求在最短時間內,
積聚最多的錢財,完成她到中國宣教的異象。
1930年初,在衛理公會的聚會中,她聽人說在中國有位老宣教士
珍妮.勞生(Jeannie Lawson),已經73歲了,卻欲退而不能休,
因為她到處尋找,竟沒有人肯去幫助她。
艾偉德說:“那人是我!”
她立即寫信去,表明自己願意去。
艾偉德在等候回信中,就先去探聽旅行的方法,
知道如果直接坐船到天津,是最好的路線,但費用要貴,超過她能夠負擔;
最經濟的方法,是乘橫越西北利亞的鐵路,再轉中東鐵路南下,
由大連乘船到天津,去到工場,費用會省一半。
漫長的等待。幾個月後,回信來了。珍妮歡迎她去;
並告訴她,只要到天津,寫信去,會有人去接她到珍妮所住的地方──那是在遙遠的鄉下。
1930年10月18日,艾偉德帶著兩個箱子,一個箱子裏是她的衣物,
另一個是簡單的食物,和路上煮食的酒精爐。多孤單的行程!
不是豪華的旅游,沒有富貴的親友相送,她身邊只有二英鎊和幾枚銅幣。
送行的是父母和姐姐葳蘭(Violet),送她從港口乘船到荷蘭海牙,轉鐵路往俄國。
艾偉德把自己交託主。她乘的是三等火車,沒有一個相識的人,
沒有懂英語的人可以交談,只一路禱告。有一天夜裏,火車停了下來,不再往前走。
那地方是奇塔(Chita),西伯利亞草原的大曠野中,一個荒涼的鎮,
到處是軍人,還聽到稀疏的槍聲。
艾偉德只得在車站的寒風中,裹著毯子過夜。反復交涉,才得轉火車去海參崴。
在那裏,一名俄國官員想姦污她。艾偉德抗拒。那官員離開她去了。
路邊有一名不相識的婦女,找一個男人乘夜帶她去碼頭。
艾偉德登上一艘日本商船,求船長免費載她去神戶。從那裏,乘船到了天津。
在天津,找到了差會辦事處。問起珍妮勞生,那裏的宣教士搖頭說:
“珍妮獨來獨往,在山西行蹤無定。寫信給她,不知何年月日才有回音;
你不如等在這裏,有適當可靠的人來,帶你直接去那裏。”
在等待中,艾偉德出去游覽,找機會學些中國話。
她對中國最初的印象,是有許多的牆:長城的牆,城鎮都有牆,家家戶戶有院牆。
怎樣才可以打開這些圍牆,進到中國人的心裏?
有一個姓路的基督徒商人,要到山西,可以帶艾偉德去到那裏。
於是,長途跋涉開始了。火車,轉乘長途汽車,到澤州,內地會的宣教站。
在那裏,有一位年老和善的女宣教士司米德夫人(Mrs. Stanley Smith)接待她:
她是個寡婦,丈夫是“劍橋七子”之一,是那一代碩果僅存的資深宣教士。
司米德夫人對她非常體貼愛護,簡要的告訴她,山西的狀況。
司米德也告訴她,西式的裝束在此已不適宜,幫她預備了高領的中國旗袍。
休息幾天之後,艾偉德坐上騾車,再改乘搧子,經過兩天的路程,終於到了陽城。
珍妮.勞生住在城門外,騾隊往來的大道上。
艾偉德發現,那是一座大房子,有個大院,堆著兩大堆髒亂的物件。
珍妮說,那是她新租下的房子,因為說是“鬼屋”,沒人敢住,
所以租價特別低廉,每年只一英鎊。
工人正在那裏進行清掃修建,只有一個房間算得整潔可住。
整理清潔是艾偉德的特長。她辛勤工作,不幾天,就把全屋子整理得一塵不染。
珍妮在中國已經超過50年,濃重的蘇格蘭口音,
有時候不知不覺攙雜著中國話,性情也有些怪癖。
艾偉德問:“這是你的宣道所?”
“也許是,也許不是。”
這樣一座大房子作甚用?
二人想到可以開一間客棧,接待往來的騾伕住宿,向他們傳福音;
他們的行腳,是福音的媒介,把好信息傳遍各處。他們的廚子老楊,可以負責供應飲食。
珍妮說:“我已經想好了名字,叫‘八福客棧’。”
但只缺少一件:沒有客人住宿。當地的人,看到他們就喊“洋鬼子!”怎肯來與鬼同住!
客人哪裏來?珍妮想出方法:讓艾偉德去門口,看到經過的騾隊,就攔住勉強拉他們進來。
起初,這使艾偉德有些難堪;騾伕們也不甘願。
但看到設備清潔,飲食可口,而且收費便宜。
晚間,老楊還說聖經故事給他們聽;
不過,他說的常與聖經不同,會加上“挪亞潔淨聖殿”之類。
他們也不知道,只是以為有趣。騾伕們歡喜住宿,並告訴別人來住。
這樣,不久就常常客滿,騾棚也槽頭滿了。
不過,珍妮勞生的精神健康愈來愈差。
她多年孤單工作,經歷過義和團和毓賢的迫害,屠殺,所受刺激,給她留下心靈的傷痕太深。
終於有一天,使氣外出,意外受傷死亡。艾偉德來了還只一年多。
幸好老楊繼續留下工作,客棧營業照常。管理的擔子,落在艾偉德身上。
這反而給她機會練習,中國話進步很快。她漸漸能夠傳福音,領人信主。
司米德夫人從澤州差一名中國信徒來幫助,並供給他的工資。
老楊忽然對艾偉德說:“也許,你該去拜訪本地的道尹大人,表示尊敬。”
以後,他連續催了幾次。艾偉德抽不出時間,而且她也不以為有必要。
有一天,道尹忽然來到八福客棧。
談話中,他提出中國在推行“天足運動”,政府明令要婦女放腳,
就是解放婦女的纏腳,並挨戶檢查,以改正多年的舊風氣。
艾偉德當然是最好的人選。她還可以示範天足的好處。
他應許派兩名衛兵保護,發給薪水,還供給騾子作交通工具;按時直接向他提出報告。
中國老百姓怕官。老楊很歡喜,因這工作有些官的氣派,能夠受人尊敬。
艾偉德經過考慮,感謝神給她這特別的機會,就接受了,附帶條件是不能限制她講福音。
這樣,艾偉德能夠周游各村莊,鎮市,進入人家,自由有效的見證耶穌。有些人信了主。
那時,監獄發生暴動,典獄官派人來找艾偉德,看她能不能以神的能力,解決問題。
艾偉德不能推卻,看到監獄中的緊張形勢;
她叫出那暴動的領袖,要他交出武器,並保證不加究罪。這樣,和平解決了問題,也領了囚犯信主。
完整文章在 http://www.aboutbible.net/Ab/C.08.06.GladysAylward.html
3從:聽從,跟從,順從.
4得:得救,得草,得生命,得豐盛.
3從:聽從,跟從,順從.
4得:得救,得草,得生命,得豐盛.
於1902-02-24日,生在倫敦北郊。
父親是一名郵差。
因為家境清寒,給富貴人家作伺候客人的侍女。
在18歲的時候,悔改重生,極想服事主,到中國傳福音;
她申請參加內地會,因缺乏正式教育而被拒絕。
艾偉德仍然不氣餒,決心積蓄足夠的錢,自費前往中國。
那時,有人介紹她去看顧退休的宣教士夫婦,艾偉德欣然接受。
在同那雙老夫婦的交談中,得到許多實際的知識。
他們以為她不應該把青年歲月,浪費在這裏。
剛好有人告訴她,倫敦的揚何斯本爵士(Sir Francis Younghusband)夫婦,
需要一名司客侍女。
那家住在高貴住宅區 Belgrave Square,工資自然較高,
更重要的是揚何斯本家中有許多珍貴的藏書,他自己是個頗有名的作家,
寫過不少有關東方的書,如果能夠借閱,可以增進她對東方的知識,作宣教士的準備。
艾偉德雖然學識不高,但她有語言天才,學得一口高雅的牛津英語,
而且懂得應對和禮儀,頗得主人信任器重。
她到假期時,就去外面再兼作別家宴會幫工,以求在最短時間內,
積聚最多的錢財,完成她到中國宣教的異象。
1930年初,在衛理公會的聚會中,她聽人說在中國有位老宣教士
珍妮.勞生(Jeannie Lawson),已經73歲了,卻欲退而不能休,
因為她到處尋找,竟沒有人肯去幫助她。
艾偉德說:“那人是我!”
她立即寫信去,表明自己願意去。
艾偉德在等候回信中,就先去探聽旅行的方法,
知道如果直接坐船到天津,是最好的路線,但費用要貴,超過她能夠負擔;
最經濟的方法,是乘橫越西北利亞的鐵路,再轉中東鐵路南下,
由大連乘船到天津,去到工場,費用會省一半。
漫長的等待。幾個月後,回信來了。珍妮歡迎她去;
並告訴她,只要到天津,寫信去,會有人去接她到珍妮所住的地方──那是在遙遠的鄉下。
1930年10月18日,艾偉德帶著兩個箱子,一個箱子裏是她的衣物,
另一個是簡單的食物,和路上煮食的酒精爐。多孤單的行程!
不是豪華的旅游,沒有富貴的親友相送,她身邊只有二英鎊和幾枚銅幣。
送行的是父母和姐姐葳蘭(Violet),送她從港口乘船到荷蘭海牙,轉鐵路往俄國。
艾偉德把自己交託主。她乘的是三等火車,沒有一個相識的人,
沒有懂英語的人可以交談,只一路禱告。有一天夜裏,火車停了下來,不再往前走。
那地方是奇塔(Chita),西伯利亞草原的大曠野中,一個荒涼的鎮,
到處是軍人,還聽到稀疏的槍聲。
艾偉德只得在車站的寒風中,裹著毯子過夜。反復交涉,才得轉火車去海參崴。
在那裏,一名俄國官員想姦污她。艾偉德抗拒。那官員離開她去了。
路邊有一名不相識的婦女,找一個男人乘夜帶她去碼頭。
艾偉德登上一艘日本商船,求船長免費載她去神戶。從那裏,乘船到了天津。
在天津,找到了差會辦事處。問起珍妮勞生,那裏的宣教士搖頭說:
“珍妮獨來獨往,在山西行蹤無定。寫信給她,不知何年月日才有回音;
你不如等在這裏,有適當可靠的人來,帶你直接去那裏。”
在等待中,艾偉德出去游覽,找機會學些中國話。
她對中國最初的印象,是有許多的牆:長城的牆,城鎮都有牆,家家戶戶有院牆。
怎樣才可以打開這些圍牆,進到中國人的心裏?
有一個姓路的基督徒商人,要到山西,可以帶艾偉德去到那裏。
於是,長途跋涉開始了。火車,轉乘長途汽車,到澤州,內地會的宣教站。
在那裏,有一位年老和善的女宣教士司米德夫人(Mrs. Stanley Smith)接待她:
她是個寡婦,丈夫是“劍橋七子”之一,是那一代碩果僅存的資深宣教士。
司米德夫人對她非常體貼愛護,簡要的告訴她,山西的狀況。
司米德也告訴她,西式的裝束在此已不適宜,幫她預備了高領的中國旗袍。
休息幾天之後,艾偉德坐上騾車,再改乘搧子,經過兩天的路程,終於到了陽城。
珍妮.勞生住在城門外,騾隊往來的大道上。
艾偉德發現,那是一座大房子,有個大院,堆著兩大堆髒亂的物件。
珍妮說,那是她新租下的房子,因為說是“鬼屋”,沒人敢住,
所以租價特別低廉,每年只一英鎊。
工人正在那裏進行清掃修建,只有一個房間算得整潔可住。
整理清潔是艾偉德的特長。她辛勤工作,不幾天,就把全屋子整理得一塵不染。
珍妮在中國已經超過50年,濃重的蘇格蘭口音,
有時候不知不覺攙雜著中國話,性情也有些怪癖。
艾偉德問:“這是你的宣道所?”
“也許是,也許不是。”
這樣一座大房子作甚用?
二人想到可以開一間客棧,接待往來的騾伕住宿,向他們傳福音;
他們的行腳,是福音的媒介,把好信息傳遍各處。他們的廚子老楊,可以負責供應飲食。
珍妮說:“我已經想好了名字,叫‘八福客棧’。”
但只缺少一件:沒有客人住宿。當地的人,看到他們就喊“洋鬼子!”怎肯來與鬼同住!
客人哪裏來?珍妮想出方法:讓艾偉德去門口,看到經過的騾隊,就攔住勉強拉他們進來。
起初,這使艾偉德有些難堪;騾伕們也不甘願。
但看到設備清潔,飲食可口,而且收費便宜。
晚間,老楊還說聖經故事給他們聽;
不過,他說的常與聖經不同,會加上“挪亞潔淨聖殿”之類。
他們也不知道,只是以為有趣。騾伕們歡喜住宿,並告訴別人來住。
這樣,不久就常常客滿,騾棚也槽頭滿了。
不過,珍妮勞生的精神健康愈來愈差。
她多年孤單工作,經歷過義和團和毓賢的迫害,屠殺,所受刺激,給她留下心靈的傷痕太深。
終於有一天,使氣外出,意外受傷死亡。艾偉德來了還只一年多。
幸好老楊繼續留下工作,客棧營業照常。管理的擔子,落在艾偉德身上。
這反而給她機會練習,中國話進步很快。她漸漸能夠傳福音,領人信主。
司米德夫人從澤州差一名中國信徒來幫助,並供給他的工資。
老楊忽然對艾偉德說:“也許,你該去拜訪本地的道尹大人,表示尊敬。”
以後,他連續催了幾次。艾偉德抽不出時間,而且她也不以為有必要。
有一天,道尹忽然來到八福客棧。
談話中,他提出中國在推行“天足運動”,政府明令要婦女放腳,
就是解放婦女的纏腳,並挨戶檢查,以改正多年的舊風氣。
艾偉德當然是最好的人選。她還可以示範天足的好處。
他應許派兩名衛兵保護,發給薪水,還供給騾子作交通工具;按時直接向他提出報告。
中國老百姓怕官。老楊很歡喜,因這工作有些官的氣派,能夠受人尊敬。
艾偉德經過考慮,感謝神給她這特別的機會,就接受了,附帶條件是不能限制她講福音。
這樣,艾偉德能夠周游各村莊,鎮市,進入人家,自由有效的見證耶穌。有些人信了主。
那時,監獄發生暴動,典獄官派人來找艾偉德,看她能不能以神的能力,解決問題。
艾偉德不能推卻,看到監獄中的緊張形勢;
她叫出那暴動的領袖,要他交出武器,並保證不加究罪。這樣,和平解決了問題,也領了囚犯信主。
完整文章在 http://www.aboutbible.net/Ab/C.08.06.GladysAylward.html
3從:聽從,跟從,順從.
4得:得救,得草,得生命,得豐盛.
Sunday, October 24, 2010
希臘人兩派哲學
希臘人產生了兩派的哲學(參閱徒十七16~18):
一謂「斯多亞派」(Stoic School),
一謂「伊彼古羅派」(Epicurean School);
前者主張人生目的在於心志堅定,克制情慾,勉勵行善,苦樂同樣看待;
後者主張人生最美的生活就是身心與靈肉都快樂,不過要得其中庸。
這兩派哲學在當時影響力很大。
到使徒時代,以彼古羅派淪為「享樂主義」,斯多亞派則變為「禁慾主義」,狂妄自大。
一謂「斯多亞派」(Stoic School),
一謂「伊彼古羅派」(Epicurean School);
前者主張人生目的在於心志堅定,克制情慾,勉勵行善,苦樂同樣看待;
後者主張人生最美的生活就是身心與靈肉都快樂,不過要得其中庸。
這兩派哲學在當時影響力很大。
到使徒時代,以彼古羅派淪為「享樂主義」,斯多亞派則變為「禁慾主義」,狂妄自大。
Sunday, October 17, 2010
10/40窗
1989年,是宣教史上很特別的一年。
1989年六四民運,讓許多中國知識份子,
可以在西方國家取得居留,而有更多信主機會。
同年在馬尼拉召開的洛桑福音會議。
Luis Bush(主後二千福音遍傳運動會長)發表未得之民10/40之窗,
把宣教工場聚焦。
彼得韋納(Peter Wagner)隨即展開,為10/40窗內未得福音群體禱告的運動,
至今,十年內,己有超過五千萬信徒響應。
2009年十二月東柏林圍墻的倒塌,成為共產蘇俄解體的前奏。
我深信這是神垂聽了,
許多信徒在六十年代開始,就不停地為鐵幕國家裡的人民和信徒所作的禱告。
那麼廿一世紀應是宣教史上,空前未有的大豐收時刻,
因為數以千萬計的信徒,願意委身為10/40窗內的佛教、回教、印度教及中國人代禱。
1989年六四民運,讓許多中國知識份子,
可以在西方國家取得居留,而有更多信主機會。
同年在馬尼拉召開的洛桑福音會議。
Luis Bush(主後二千福音遍傳運動會長)發表未得之民10/40之窗,
把宣教工場聚焦。
彼得韋納(Peter Wagner)隨即展開,為10/40窗內未得福音群體禱告的運動,
至今,十年內,己有超過五千萬信徒響應。
2009年十二月東柏林圍墻的倒塌,成為共產蘇俄解體的前奏。
我深信這是神垂聽了,
許多信徒在六十年代開始,就不停地為鐵幕國家裡的人民和信徒所作的禱告。
那麼廿一世紀應是宣教史上,空前未有的大豐收時刻,
因為數以千萬計的信徒,願意委身為10/40窗內的佛教、回教、印度教及中國人代禱。
Thursday, October 14, 2010
达尔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1882年)
他是英国人, 是进化论的鼻祖。
但当他临终前, 他对一位牧师说:“我愿意收回我一生的学说。”
牧师说:“这是没有可能的了, 因为现在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知道你的那套理论了。”
后来他对牧师说:“那就请你为我祷告神, 求神赦免我的罪。”
于是牧师为他祷告。他接受基督才去世的。
达尔文有名的《物种起源》英文本结尾有这样的话:
“生命是奇妙伟大的, 这是造物主最初给了一个或几个动物的生命。”
达尔文的学生们, 你们的老师已经接受了基督, 可是你们还要唱他所要收回的呢!
在他的自传里, 有这样的话:
“我认为原始生命, 始于创造的神。”
“若没有一个至性的原因, 宇宙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一生未作过无神论, 反对神的存在。”
最后他承认进化论只是他年轻时期的一种幻想。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中國舒特拉--何鳳山博士
奧斯卡·舒特拉 Oskar Schindler
1901年9月,何鳳山博士在湖南益陽出生。1997年9月,在美國舊金山去世。1997年,他的女兒何曼禮為父親所寫的訃告中,她提到父親 在1938年11月,曾挽救了他的猶太人朋友羅森博格一家人,使他們免受納粹誑@太保的殘害。這事立即引起世界猶太人組織「生命簽證」機構負責人家爾先生 的關注,開始調查何鳳山的拯救猶太人的事跡。
經過三年的調查,「中國舒特拉」拯救猶太人的感人歷史故事揭露於世。1938年,納粹德國侵略奧地利。那時,奧地利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居住的國土,納粹黨 指令猶太人必須獲取移民簽證才可獲釋放。當時擔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博士發出的簽證讓许多猶太人獲救。十七歲的猶太青年艾瑞克‧歌德斯德堡,他疲 憊地花了數月的時間,走了五十多個外國領事館,都失望而回。
可是,當他向中國領事館申請簽證,何鳳山卻給艾瑞克簽發了二十份前往上海的簽證。因此,艾瑞克和父親便逃往上海去。消息傳開後,等候簽證的長龍在中國領事 館的門前輪候了。一名已被關進集中營的猶太人摩裏斯‧格羅斯費爾德,在妻子拿到全家去上海的簽證後得以釋放,一家人平安來到上海,逃過劫難。納粹當局也以 總領事館租用猶太人的房子為由,將何鳳山房子沒收。他便把總領事館搬到維也納另一處的小房子,繼續堅持發放簽證。许多人憑著何鳳山發放的簽證,逃到加拿 大、南美各國、菲律賓、美國、巴勒斯坦、古巴等地,躲過災難。
一位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說:「有些人雖然早已不在人間,但他們的光輝仍照亮世界;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為人類照亮了前程。」美國的億萬富翁伊斯雷 爾‧辛格的父母當年也是何鳳山所救的。辛格在全美各地擁有许多家醫院,現任世界猶太人組織秘書長。他說:「我的父母是何鳳山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 雄。」 2000年7月,以色列授予何鳳山「國際正義人士」的榮譽稱號,這也是該國的最高榮譽。2001年1月,何博士之女何曼禮在耶路撒冷替去世的父親接受了這 一榮譽。(原文登於﹕「華人信徒守望」 蒙充许使用。http://www.chineseonwatch.org)
禱告:
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感謝你在人類廿一世紀的歷史中抬舉了中國,以致中國在軍事、科技、經濟、體育等方面都有飛速的躍升,甚至連漢語和人民幣都受重視了。經 上說的對﹕「豐富尊榮都從你而來,你也治理萬物。在你手裡有大能大力,使人尊大強盛都出於你。」(代上29:12)主啊,感謝你把中國從灰塵裡提拔出來, 使中國的地位從弱勢變成與世界強國並列;如同以斯帖小女子被揀選,成為尊貴皇后的位分。求主在全世界各處興起中國的以斯帖,站在高位上或有利的位置,在各 行業、各層面為猶太人求平安、求好處;並以諸般的智慧,把猶太人引到耶穌面前。如同在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期間,駐奧地利的中國外交官何鳳山藉著他的身分, 給數千猶太人簽發「生命簽證」,讓猶太難民出死入生。願感動以斯帖的神,加倍感動散居世界各地的中國基督徒,為猶太人向神求平安,好讓中國人成為猶太人的 祝福;並求萬主之主開啟選民的心眼,真知道耶穌是彌賽亞,那召我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此事。感謝主,奉主耶穌基督聖名求,阿們。 (禱文源自香港以勒基金會)
默想
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當人起來攻擊我們、我們好像雀鳥,從捕鳥人的網羅裡逃脫;網羅破裂,我們逃脫了。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 (詩124:1,2,7,8)
1901年9月,何鳳山博士在湖南益陽出生。1997年9月,在美國舊金山去世。1997年,他的女兒何曼禮為父親所寫的訃告中,她提到父親 在1938年11月,曾挽救了他的猶太人朋友羅森博格一家人,使他們免受納粹誑@太保的殘害。這事立即引起世界猶太人組織「生命簽證」機構負責人家爾先生 的關注,開始調查何鳳山的拯救猶太人的事跡。
經過三年的調查,「中國舒特拉」拯救猶太人的感人歷史故事揭露於世。1938年,納粹德國侵略奧地利。那時,奧地利是歐洲第三大猶太人居住的國土,納粹黨 指令猶太人必須獲取移民簽證才可獲釋放。當時擔任中國駐維也納總領事的何鳳山博士發出的簽證讓许多猶太人獲救。十七歲的猶太青年艾瑞克‧歌德斯德堡,他疲 憊地花了數月的時間,走了五十多個外國領事館,都失望而回。
可是,當他向中國領事館申請簽證,何鳳山卻給艾瑞克簽發了二十份前往上海的簽證。因此,艾瑞克和父親便逃往上海去。消息傳開後,等候簽證的長龍在中國領事 館的門前輪候了。一名已被關進集中營的猶太人摩裏斯‧格羅斯費爾德,在妻子拿到全家去上海的簽證後得以釋放,一家人平安來到上海,逃過劫難。納粹當局也以 總領事館租用猶太人的房子為由,將何鳳山房子沒收。他便把總領事館搬到維也納另一處的小房子,繼續堅持發放簽證。许多人憑著何鳳山發放的簽證,逃到加拿 大、南美各國、菲律賓、美國、巴勒斯坦、古巴等地,躲過災難。
一位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說:「有些人雖然早已不在人間,但他們的光輝仍照亮世界;這些人是月黑之夜的星光,為人類照亮了前程。」美國的億萬富翁伊斯雷 爾‧辛格的父母當年也是何鳳山所救的。辛格在全美各地擁有许多家醫院,現任世界猶太人組織秘書長。他說:「我的父母是何鳳山博士救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英 雄。」 2000年7月,以色列授予何鳳山「國際正義人士」的榮譽稱號,這也是該國的最高榮譽。2001年1月,何博士之女何曼禮在耶路撒冷替去世的父親接受了這 一榮譽。(原文登於﹕「華人信徒守望」 蒙充许使用。http://www.chineseonwatch.org)
禱告:
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感謝你在人類廿一世紀的歷史中抬舉了中國,以致中國在軍事、科技、經濟、體育等方面都有飛速的躍升,甚至連漢語和人民幣都受重視了。經 上說的對﹕「豐富尊榮都從你而來,你也治理萬物。在你手裡有大能大力,使人尊大強盛都出於你。」(代上29:12)主啊,感謝你把中國從灰塵裡提拔出來, 使中國的地位從弱勢變成與世界強國並列;如同以斯帖小女子被揀選,成為尊貴皇后的位分。求主在全世界各處興起中國的以斯帖,站在高位上或有利的位置,在各 行業、各層面為猶太人求平安、求好處;並以諸般的智慧,把猶太人引到耶穌面前。如同在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期間,駐奧地利的中國外交官何鳳山藉著他的身分, 給數千猶太人簽發「生命簽證」,讓猶太難民出死入生。願感動以斯帖的神,加倍感動散居世界各地的中國基督徒,為猶太人向神求平安,好讓中國人成為猶太人的 祝福;並求萬主之主開啟選民的心眼,真知道耶穌是彌賽亞,那召我們的本是信實的,祂必成就此事。感謝主,奉主耶穌基督聖名求,阿們。 (禱文源自香港以勒基金會)
默想
若不是耶和華幫助我們,當人起來攻擊我們、我們好像雀鳥,從捕鳥人的網羅裡逃脫;網羅破裂,我們逃脫了。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 (詩124:1,2,7,8)
Monday, October 11, 2010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