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23, 2010

Easter

為什麼叫做Easter?

逾越節和五旬節是當時教會兩個最大的節日(註三)。
為什麼現在教會的傳統,沒有照神所定的日子,卻改在
復活節(Easter)慶祝主的復活?又為什麼叫做Easter?
是什麼時候被改變的呢?

回溯教會歷史,
原來是在第四世紀,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為了使基督信仰被異教徒接受,
而將二者妥協、摻雜。
尼西亞會議(A.D. 325)明文規定廢棄逾越節,
改在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天慶祝主復活,
並且照著原是異教節日神明的名字稱那天為Easter。
安提阿會議(A.D.345)嚴厲宣布,
繼續慶祝逾越節的神職人員和會眾要被趕出教會。
第六世紀更有因違令,以屠城消滅「異端」的悲慘史事(註)。
至此基督徒只知慶祝Easter,不知慶祝逾越節。
這Easter或叫Ishtar,原是古巴比倫最大的女性偶像,
現在柏林別迦摩博物館陳列的Ishtar gate,
正是當年尼布甲尼撒王所建最宏偉的北門,
一切戰俘,包括被擄的猶太貴冑都曾由此門遊行示眾。
可憐猶太人亡國後仍執迷不悟,
還要拜這位掌管愛情、生育和戰爭的天后(耶四十四),
她的兒子(或情人)搭模斯(結八)每年春天從死裡復活的慶祝方式就是繪製彩蛋。
復活節蛋、兔子和化妝遊行的習俗都和這兩個假神有關。

Easter,這巴比倫的處女,列國的主母(賽四十七、啟十七),
源於寧錄的妻子塞米勒米斯女王(兒子叫Tamu)開始的偶像崇拜,
雖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稱呼:
埃及的Isis、西頓的亞斯他錄(亞舍拉)、羅馬的Cybele……,
都與淫亂、孌童和肉體的情慾有關(加五),是神極為恨惡的(註)。
很諷刺的是,神曉諭摩西設立逾越節時,提到第十災要敗壞埃及一切的假神,
學者們認為特別是針對生育女神Isis。
這黑暗權勢卻在第四世紀偷樑換柱,以Easter的名號被神的百姓稱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