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 2009

耶穌馬槽

「聖誕節」 ( Christmas) 這個名稱是
「基督彌撒」 ( Christ ' s Mass) 的縮寫
拉丁语missa,本意为散会(dismissal),引申为基督教会感恩聚会。
圣经旧约预言救世主将死于整岁数或者他降临的某一个整年,
基督徒以此来推算耶稣的生日:
耶稣受难日加上9个月就是他的生日——12月25日或者1月6日。

 基督的一次聚餐
圣诞节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节日。
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那稣降生和受洗的 双重节日、
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那稣向世人显示自己。
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那 稣的受洗。
后来历史学家们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
“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过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 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
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
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
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 晚,
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那稣的诞辰。
12月25日原来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
是一个异教徒节 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
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都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
万物复苏的开始。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罗 马教会才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
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
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 会使用的历书不同,
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
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
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 洗了,
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
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 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欧美许多国家里,人们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它和新年连在一起,
而庆祝活动之热闹与隆重大大超过了新年,成为一 个全民的节日。
12月25日的主要纪念活动都与那稣降生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
一是「護教性的」;此慶節的引進是為了對抗當時羅馬皇帝訂定的一個外教人的大慶節。
奧來里安皇帝於西元二七四年為全帝國定立了「不敗之太陽神誕辰」大節 日,
命令全國在十二月二十五日慶祝,這也正是冬至時期,白日開始變長。
羅馬皇帝希望藉此節日團結與鞏固全國。教會在此同一日訂定耶穌耶誕節,
是為給教友們 指出,耶穌才是真正的「不敗的太陽」︰
舊約(拉;四,二)已預言基督為「正義的太陽」,
新約中,耶穌自稱為「世界的光」(Jn︰八,12),
John稱其為「照 耀每個人的真光」(Jn一,9)。
   
另一意見,以為根據一種假定可推知耶穌的生日︰

第三、四世紀的人特別注意象徵意義。基督為太陽的象徵深深扎根於當時基督徒的意識中,
因而也使他們注意到晝 夜的平分點(春分、秋分)與至點(夏至、冬至)變化的象徵意義。
有一意見認為John是在秋分時(九月二十五)受孕,在夏至時誕生;
依照路加福音 (一,26),耶穌之受孕是在若翰以後六個月,
故耶穌受孕應是在春分時(三月二十五日),而在十二月二十五日誕生。
春分時,太陽開始新的歷程,而耶穌開始 世界上的生命,這兩事件的巧合,
古代的人認為這是主上智的安排,這一天實在是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日期︰
象徵「真的太陽」.「世界之光」進入了充滿了罪惡 的黑暗世界,逐漸放射光芒驅逐黑暗。

___________________



耶穌誕生在清寒的環境(馬槽)裡,
立了謙虛、克苦、慈愛和犧牲的榜樣。
他謙卑自下,受苦受難的精神,使人們明白痛苦的意義,
以及人與人之間和平友愛的態度。
據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三博士追隨天上的一顆明亮星星找到耶穌,並膜拜他。
牧羊人在曠野中也聽到有天使的聲音在天上發出,向他們報耶穌降生的佳音。 
--------------------------- 
聖誕節由來的「牧羊人朝拜聖嬰」畫中,解析出畫面中的人物與動物形象及象徵:
聖母為什麼身著藍色長袍?
馬槽裡的動物為什麼只有牛和驢?
天使的喜悅與上帝的榮光有哪些不同的表現形式?
--------------------------------

1842年的聖誕節,英國的傳教士蒲力治,用一張卡片,繪了一幅耶穌誕生的圖畫,
並且寫了 兩句:「祝您聖誕快樂,新年平安。」然後把這張卡片,寄到遠在非洲傳教的好友。
亨利考爾爵士看到以後,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就請畫家毛厄里設計製作了 一張卡片,贈給一位親近的友人。
據說這張聖誕卡畫的是一幅美麗的家庭聖誕歡樂圖,在畫的一角,
還寫著:「祝您有個快樂的聖誕節,和愉悅的新年。」
 1864年,英國的阿爾巴特親王特別推廣這件事,
就印製了一千張聖誕圖畫的聖誕 卡,開始發售。
到1865年,印刷的聖誕卡,大量銷售了。
首先是由德國繪畫彩色的石版工廠印製以後,運送到英國去,正式發售。
再從英國傳到世界的各地,於 是寄送聖誕卡的風俗,漸漸流行起來。
當初聖誕卡的寄送,只通行在基督徒之間,
到了二十世紀初,普遍風行,
不論是不是基督信徒,以聖誕卡向親友祝福,和恭賀 新年。
---------------------
還有另一個說法,在1843年,在英國有個叫亨高爾的十多歲青年,在一家雕刻店當學徒。
聖誕節 時,他因為忙,沒時間給家人和朋友寫信道賀,便切了一些白紙片,
請一位很有名的畫家,畫上一家人坐著歡度聖誕的情形,又在紙片中央寫著祝賀詞:
『恭祝聖 誕,並賀新年!』寄給親友。
以後他又和那位畫家合作,按照原樣印了一千張,除了他們自己留著用一百張之外,
其餘的都以一先令的價格賣出。從此以後便有了聖 誕卡。
--------------------------
 1844年。當時,英國維多利亞女皇和阿拔太子在倫敦的溫莎堡里慶祝聖誕節,
邀請王族兒童入宮參加宴會,請柬上印有祝賀的詞句。
歐洲人從此紛紛仿傚,用這種寫上祝賀詞的卡片來互相祝賀聖誕和新年。
----------------------------
聖誕樹
真正出現在聖誕節時,首先見于德國,之後又傳入歐洲和美國,
並以其優美的姿態,成為聖誕節不可缺 少的裝飾。
聖誕樹的種類繁多,有天然松柏聖誕樹、也有人造聖誕樹及白色聖誕樹。
每棵聖誕樹上都掛滿琳瑯滿目的裝飾品,但每棵樹的頂端必定有個
特大的星星, 象徵三博士跟隨該星而找到耶穌,
而且也只有該家庭的一家之主可以把這棵希望之星掛上。


一個是說:大約在十六世紀,聖誕樹最先出現在德國,
德國人把長青的松柏枝拿到屋中去擺設,將之成為聖誕樹。
後來,由德國人馬丁路德把蠟燭放在樹林中的樅樹枝上,然後點燃蠟燭,
使它看起來像是引導人們到伯利恆去。而近今日,人們已經改用粉色的小燈泡了。 
另一個傳說記載。
在很久以前,曾有一位農民,在聖誕節那天遇到一個窮苦小孩,
他熱情地接待了這個兒童。兒童臨走時折下一根松枝插在地上,
松枝立即變成一棵樹,上面都掛滿禮物,以答謝農民的好意。   

------------------------------- 
聖誕老人,根據聖經記載,書中並沒有提起這一號人物。
到底他是如何成為聖誕的主角之一呢?  
    相傳在一千六百多年前,荷蘭巴里地方有一個老人,名叫尼古拉斯,
他一生最愛幫助貧窮的人家。其中有一次他幫助三個貧窮的少女,送她們三袋金子以逃過被賣的不幸。
    到了1822年,由荷蘭傳教士把這位偉大慈善家的故事傳到美國,扮聖誕老人漸漸地流行於世界各國。
    以上故事還有下文;當尼古拉斯偷偷把其中一袋金子送給其中一名女子時,
他把金子從其中一個窗戶扔進去,恰好掉進晾在壁爐上的一只長襪中。
於是,將禮物放在聖誕襪子的送禮方法便傳到至今。 


Christmas holl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