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25, 2010

德國華人事工甘苦談


德國華人事工甘苦談                                               徐立(作者在歐洲華人教會牧養)
歐洲27個國家結盟成立「歐盟」,在經濟貿易、貨幣、海關以及在入關簽證手續上達成協議,結成一體,但在軍事策略上並不一致。中國大陸一向與東歐各國有密切的交往,由於歐盟的成立,從中國大陸前來歐盟各國的人也多起來,其中到德國進修的中國大陸學生為數很多。原因是德國處於歐洲的地理中心,是歐盟的政治與經濟主要成員,也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與支柱,更是歐盟中最強的經濟出口國家,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國的學術相當發達,而學費也相當廉宜。
因此,今日歐洲的華人越來越多,而且大多都是新從中國大陸來的。這裡福音工作的需要與開展,就好像三、四十年前的北美那樣,只是這裡的華人背景不同,福音的需要比當年北美更大。當初(607080年代)到北美的華人大多數是留學生,直到過去十多年才開始明顯有移民來北美、來做生意或來打工的。而歐洲的華人,過去五、六十年來一直是以打工、做生意的人為主,也有一些留學生。學生所以來歐洲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原因是他們無法取得北美的大學入學許可(美國還是華人學生的第一優先考慮,來歐洲的華人學生在心裡上已經感到自己不如那些可以到美國的朋友);另一個原因是歐洲的學費比較便宜,與北美的學費相比,在柏林只要進了大學,讀書幾乎是不需要付費用的。
既然歐洲的華人有這樣的特點,所以在傳福音的策略與方法上會有所不同,而且牧養上的需要也與北美的教會不一樣。因為來歐洲的華人以打工的較多,所以這裡的華人比較不會高談闊論,但一旦接受了福音,他們對神的話、對神的愛會比較渴慕。這裡的非基督徒對福音與屬靈的事,較北美等地區的華人有較正面的反應,或許因為歐洲華人常面對生活與生存的壓力,從而較能體會「人是很有限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歐洲華人基督徒與牧者的關係比較接近,所以只要願意花時間去牧養,去關懷,牧者比較容易帶動會眾往屬靈的路上走。
但與美國和亞洲相比,歐洲華人得到福音「供應」的管道比較少,帶來許多特有的現象與問題,茲列舉一些如下:
1. 德國的華人教會不多,大多數是華人查經班。全時間的華人傳道人和牧師很少,信徒很少有機會聽到主日信息,但他們常透過一些「過路」或「遊行」的傳道人,得到聆聽信息受餵養的機會。這種現象造成他們靈命不穩定,以及「只喜歡聽道,不喜歡行道」的習慣,而且許多信徒對聽到的資訊也比較挑剔,因為他們習慣聆聽各大名牧的講道。
2. 因為沒有全時間的牧者,信徒受到牧養的機會很少,所以教會累積了許多牧養與管理上的問題,各樣的家庭問題更是不少。許多積累的牧養需要和問題,長時間下來就成了各樣的教會以及家庭的問題,這些問題造成歐洲許多華人基督徒團體的惡性循環──積存的問題越多,他們自我的主見也越深,也就越難有牧者願意來牧會。
3. 能買到華文書籍的基督徒書房難以找到,縱使是有心的基督徒,靈命更新之後也沒有辦法繼續成長。感謝神,感動了中華內地會在台灣的一位德國宣教士葛忠良牧師,30多年前回到德國開始「中文圖書館」的華人事工。葛牧師對德國的華人事工有不可磨滅的影響,也是被德國各地華人基督徒所尊敬的屬靈長者。
美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百姓要為他們的生存與生活努力奮鬥,而歐洲,特別德國是個社會福利國家,百姓對政府的依賴性較高(比如:德國為了獎勵生孩子,不論貧富,夫婦每生一個孩子,國家每月津貼160歐元直至孩子年滿20歲止,而且他們的失業福利也比北美好),再加上社會道德與風俗的敗壞,這些生活層面上的問題帶出許多特有的現象,以及牧養上的難處,比如:
歐洲因為明顯的種族歧視,讓華人的年青人容易成為社會的邊緣族群。在歐洲的華人孩子,他們的中文程度相對地比北美的孩子好很多,不僅是小孩,連年青的大孩子、混血孩子們的普通話都非常好,而且他們講中文比較是直覺與自然,因此帶來了不少的種族問題。
在德國讀書的華人學生比較沒有時間壓力,因此容易失去方向、失去鬥志。一般在德國的留學生,可以有10年的時間來修讀碩士,不像北美,超過兩年就很難畢業。但他們畢業後很難在當地找到工作藉此留下來,而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大量的「海歸」回國就業,可是他們回國後找工作也不容易。這種學業鬆懈,以及歸與留的掙扎,使這裡的華人學生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了鬥志。
很多的家庭問題,比如婚姻破碎的單親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工作難找,許多人被迫從事低階層的工作,造成自我形象很低,這是形成單親家庭的一個原因。生活困難造成夫妻易生摩擦;留學或打工的生活單調枯燥,加上社會道德風尚低落(多賭博與婚外情),人容易在道德上出問題。教會又不興旺,福音管道不多,夫妻之間一旦出了問題就很難再挽救。舉單親為例,是因為單親母親的福利好,政府照顧特別妥當,使這裡單親的比例好像較其他地方都要高。
其他的道德問題,比如學生的同居現象很普遍。歐洲年青的未婚學生同居的問題相當嚴重,這是由許多世俗的原因所造成:譬如:(1) 經濟上的考慮:因為這裡花費高,而且打工賺錢不容易, 一個人要花近200歐羅才可以租住一個小房間,若兩個人住在一起就可以省下一個人的房租了,而且兩人搭夥吃飯也比一個人便宜。(2) 生活上的「彼此幫助」:這裡的生活太單調,兩人住在一起可以有所照應,情緒低落時能彼此鼓勵。(3) 道德上的敗壞:歐洲各國的道德觀念寬鬆,性觀念太自由太開放,由情慾主導。而大多數人的看法是兩人住在一起是雙方情願的,既能有性方面的滿足,也能有生活上彼此照應,何樂而不為呢?
商業上的逃稅。如大家所知,歐洲尤其是德國是社會福利國家,所以稅率很高。很多來歐洲的華人是做生意的(連那些畢業找不到工作,不想回國的學生也希望以經商的途徑留下來),打算賺到了錢後便回老家去,當然不願奉上稅款,所以這裡華人逃稅的情形很常見,也幾乎成了「正常現象」(大家不認為這是罪)。信主之後,除非他們確實受到聖靈的更新,否則信徒逃稅的習慣還會繼續存在,這也是造成教會很難復興的一個原因。
賭博與婚外情。很多國家的賭場受到管制,只能在特定的地方開業,但這裡到處可以看到賭場(Casino),處處都是色情店(Sex Shop),歐洲最大的色情店就在西柏林市中心,有些甚至公然開在住宅區裡。對從中國大陸來的華人來說,從對賭博和性壓抑的文化下來到德國,突然面對性與賭博如此開放的社會,在生活和學業、工作都感到枯燥,以及前途不明朗或沒有發展的情況下,人很容易掉進了賭博與色情的陷阱。在餐館打工的華人,十之八九都有賭博的習慣,有些人還陷入家破人亡的地步,柏林教會就有不少人是從如此的環境被神拯救出來的。
非法移民以及難民。付出了十餘萬的人民幣,透過「蛇頭」的安排(到美國更貴,需要50萬至60萬人民幣),還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從中國來到歐洲,很多人需要爬山越嶺、過河涉水,從俄羅斯一路來到歐洲。他們出來就只有一個目的──賺錢還掉偷渡費,然後儲錢寄回去養家。
對於被確定了身份的難民,德國政府是照顧周到的,政府除了給予居住的地方,也為他們提供健康保險,每天預備飯食,生活所需連牙膏、洗髮水也供應,還發給他們每人每月近40歐元的零用錢來買自己需要的物品,理論上他們可以在難民營住一輩子。他們雖然拿到難民的身份,但只能在指定的地區活動;如果是柏林區的難民,便只能待在柏林,離開了法定的區域會再被關起來的。因為這樣的處境,他們的自我認定、他們未來的路,以及其他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都是個大問題。
華人面對歐洲如此複雜的社會環境,就好像孩子需要父母親,所以華人教會牧養的工作相當重要而迫切,牧者的工作相當繁重。雖然牧養事工費神、費心、費時、費解,但人是教會的基本,牧養是「面對人的需要」,而人的事、人的需要是永遠沒有完結的。可是,我們該怎麼做才可以幫助他們,使他們能活在神的愛裡,有穩固的靈命呢?
1. 道成肉身活在會眾當中。在德國的華人圈子裡,牧者要好像金魚缸裡的魚,會眾在看著你,他們不自覺的透過你在瞭解這位神。我們需要道成肉身透明地(authentically incarnational and missonal)活在會眾面前,成為他們認識神的媒介。
2. 認同會眾的需要與痛苦。但是人不可能解決人的需要,需要把會眾帶到神面前,只有神能夠解決問題,神也樂意幫助他們。
3. 引進神的大能。讓會眾經歷這位神是何等偉大又有能力,當他們親身經歷神瞭解神之後,這位神很自然的也成了他們的神。
4. 瞭解「牧養」不是個目的,更不是我們終極的目標。透過牧養,把會眾訓練成基督的門徒才是真正的目的,牧養事工應該只是門徒訓練的一部分。
5. 讓會眾的心不僅在基督的身上,也教導他們學習活在神的國度中,與基督的心與祂的大使命有份。
歐洲的華人天天在增加,華人教會的需要也天天在增加,願神感動更多的牧者到歐洲來一同事奉!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