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8, 2010

鶼鰈情深

成語「鶼鰈情深」:「鶼」是比翼鳥,「鰈」是比目魚;

寓意「長久不息、永不間斷」的愛。


比目鱼自卵膜刚孵化的幼体,眼睛长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摆放,與普通鱼類相似。
20多天长到1厘米时,一侧的眼睛通过头缘,逐渐移动至另一边,直到兩眼接近才停止。
(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眼睛移动时,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眼睛移动毫無障碍。)

比目鱼由於眼睛移动使体内构造和器官隨之发生变化,生命經過巨大改變的比目魚,
不再過漂浮流蕩的生活,從此安卧海底渡此一生。

Sunday, June 27, 2010

Famous Missionary saying.

"You have one business on Earth - to save souls." -- John Wesley

"Christ alone can save the world, but Christ cannot save the world alone." -- David Livingston

"I have but one candle of life to burn, and I would rather burn it out in a land filled with darkness than in a land flooded with light" -- John Keith Falconer

"God isn't looking for people of great faith, but for individuals ready to follow Him" -- Hudson Taylor

"Some wish to live within the sound of a chapel bell; I wish to run a rescue mission within a yard of hell." -- C.T. Studd

"We can give without loving, but we cannot love without giving" -- Alexander Duff

"If God wills 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and you refuse to support missions, then you are opposed to the will of God." -- Oswald J. Smith, Missionary Statesman

"If I had 1,000 lives, I'd give them all for China" -- Hudson Taylor

"Expect great things from God; attempt great things for God" -- William Carey, who is called the father of modern missions

"The spirit of Christ is the spirit of missions. The nearer we get to Him, the more intensely missionary we become." -- Henry Martyn, missionary to India and Persia

"He is no fool who gives up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that which he cannot lose" -- Jim Elliot, missionary martyr who lost his life in the late 1950's trying to reach the Auca Indians of Ecuador

"We are debtors to every man to give him the Gospel in the same measure in which we have received it" -- P.F. Bresee, founder of the Church of the Nazarene

"In the vast plain to the north I have sometimes seen, in the morning sun, the smoke of a thousand villages where no missionary has ever been" -- Robert Moffat, who inspired David Livingstone

"Can't you do just a little bit more?" -- J.G. Morrison pleading with Nazarenes in the 1930's Great Depression to support their missionaries

"Lost people matter to God, and so they must matter to us." -- Keith Wright

"The Bible is not the basis of missions; missions is the basis of the Bible" -- Ralph Winter, U.S. Center for World Mission

"If Jesus Christ be God and died for me, then no sacrifice can be too great for me to make for Him." -- C.T. Studd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hear the gospel twice, while there remains someone who has not heard it once." -- Oswald J. Smith

"This generation of Christians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generation of souls on the earth!" -- Keith Green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world or the Church -- except the church's disobedience -- to render 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in this generation an impossibility." -- Robert Speer, leader in 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If you found a cure for cancer, wouldn't it be inconceivable to hide it from the rest of mankind? How much more inconceivable to keep silent the cure from the eternal wages of death?" -- Dave Davidson

"If God calls you to be a missionary, don't stoop to be a king" -- Jordan Groom (variations of this also credited to G. K. Chesterson, Thomas Carlyle and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World missions was on God's mind from the beginning." -- Dave Davidson

"Let my heart be broken with the things that break God's heart" -- Bob Pierce, World Vision founder

"No reserves. No retreats. No regrets" -- William Borden

"The reason some folks don't believe in missions is that the brand of religion they have isn't worth propagating." -- unknown

When James Calvert went out as a missionary to the cannibals of the Fiji Islands, the ship captain tried to turn him back, saying, "You will lose your life and the lives of those with you if you go among such savages." To that, Calvert replied, "We died before we came here."

"Someone asked, will the heathen who have never heard the Gospel be saved? It is more a question with me whether we -- who have the Gospel and fail to give it to those who have not -- can be saved." -- Charles Spurgeon

"God uses men who are weak and feeble enough to lean on him." -- Hudson Taylor, missionary to China

"The Gospel is only good news if it gets there in time" -- Carl F. H. Henry

"Our God of Grace often gives us a second chance, but there is no second chance to harvest a ripe crop." -- Kurt von Schleicher

"Missions is the overflow of our delight in God because missions is the overflow of God's delight in being God." --John Piper

"The church that does not evangelize will fossilize." -- Oswald J. Smith

"God's work done in God's way will never lack God's supply" -- Hudson Taylor

"You can give without loving. But you cannot love without giving." -- Amy Carmichael, missionary to India

"Only as the church fulfills her missionary obligation does she justify her existence." -- Unknown

"You can't take it [money] with you but you can send it on ahead." -- Oswald J. Smith

"As long as there are millions destitute of the Word of God and knowledge of Jesus Christ, it will be impossible for me to devote time and energy to those who have both." -- J. L. Ewen

"The mission of the church is missions" -- Unknown

"Sympathy is no substitute for action." -- David Livingstone, missionary to Africa

"The command has been to 'go,' but we have stayed -- in body, gifts, prayer and influence. He has asked us to be witnesses unto the uttermost parts of the earth ... but 99% of Christians have kept puttering around in the homeland." -- Robert Savage, Latin American Mission

"People who do not know the Lord ask why in the world we waste our lives as missionaries. They forget that they too are expending their lives ... and when the bubble has burst, they will have nothing of eternal significance to show for the years they have wasted." -- Nate Saint, missionary martyr

"We must be global Christians with a global vision because our God is a global God." -- John Stott

"Believers who have the Gospel keep mumbling it over and over to themselves. Meanwhile, millions who have never heard it once fall into the flames of eternal hell without ever hearing the salvation story." -- K.P. Yohannan, founder of Gospel for Asia Bible Society

"We talk of the Second Coming; half the world has never heard of the first." -- Oswald J. Smith

"Tell the students to give up their small ambitions and come eastward to preach the Gospel of Christ." -- Francis Xavier, missionary to India, the Philippines, and Japan

"The mark of a great church is not its seating capacity, but its sending capacity." -- Mike Stachura

"'Not called!' did you say? 'Not heard the call,' I think you should say. Put your ear down to the Bible, and hear Him bid you go and pull sinners out of the fire of sin. Put your ear down to the burdened, agonized heart of humanity, and listen to its pitiful wail for help. Go stand by the gates of hell, and hear the damned entreat you to go to their father's house and bid their brothers and sisters and servants and masters not to come there. Then look Christ in the face -- whose mercy you have professed to obey -- and tell Him whether you will join heart and soul and body and circumstances in the march to publish His mercy to the world. -- William Booth, founder of the Salvation Army

"It is not in our choice to spread the Gospel or not. It is our death if we do not." -- Peter Taylor Forsyth, Herald of Holiness, March 1975

"Not, how much of my money will I give to God, but how much of God's money will I keep for myself." -- John Wesley

"If God's love is for anybody anywhere, it's for everybody everywhere." – Edward Lawlor, Nazarene General Superintendent

"Never pity missionaries; envy them. They are where the real action is -- where life and death, sin and grace, Heaven and Hell converge." -- Robert C. Shannon, Christian Standard, January 1983

"People who don't believe in missions have not read the New Testament. Right from the beginning Jesus said the field is the world. The early church took Him at His word and went East, West, North and South." -- J. Howard Edington

"It is possible for the most obscure person in a church, with a heart right toward God, to exercise as much power for 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as it is for those who stand in the most prominent positions." -- John R. Mott

"In no other way can the believer become as fully involved with God's work, especially the work of world evangelism, as in intercessory prayer." -- Dick Eastman, president of Every Home for Christ (formerly World Literature Crusade)

"The best remedy for a sick church is to put it on a missionary diet." -- David Livingston

"What's your dream and to what corner of the missions world will it take you?" -- Eleanor Roat, missions mobilizer

"We can reach our world, if we will. The greatest lack today is not people or funds. The greatest need is prayer." -- Wesley Duewel, head of OMS International

"Love is the root of missions; sacrifice is the fruit of missions" -- Roderick Davis

"The Great Commission is not an option to be considered; it is a command to be obeyed" -- Hudson Taylor

"Missionary zeal does not grow out of intellectual beliefs, nor out of theological arguments, but out of love" -- Roland Allen

"I have but one passion: It is He, it is He alone. The world is the field and the field is the world; and henceforth that country shall be my home where I can be most used in winning souls for Christ." -- Count Nicolaus Ludwig von Zinzendorf

“The light that shines farthest shines brightest at home." -- C.T. Studd

"The supreme task of the church is the evangelization of the world.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hear the gospel twice until everyone has had an opportunity to hear it at least once.” -- J. Oswald Smith, Vital Christianity, June 1979

“God had only one Son and he made that Son a missionary.” -- David Livingston

"Some are trapped in boxes of pea-sized Christianity, full of myths about missions that rob them of incentive to care about the un-reached" -- David Bryant in In the Gap

"To know the will of God, we need an open Bible and an open map." -- William Carey, pioneer missionary to India

"Is not the commission of our Lord still binding upon us? Can we not do more than now we are doing?" – William Carey

"If a commission by an earthly king is considered a honor, how can a commission by a Heavenly King be considered a sacrifice?" -- David Livingstone

"Any church that is not seriously involved in helping fulfill the Great Commission has forfeited its biblical right to exist." -- Oswald J. Smith

"In our lifetime, wouldn't it be sad if we spent more time washing dishes or swatting flies or mowing the yard or watching television than praying for world missions?" -- Dave Davidson

"If ten men are carrying a log -- nine of them on the little end and one at the heavy end -- and you want to help, which end will you lift on?" -- William Borden, as he reflected on the numbers of Christian workers in the U.S. as compared to those among un-reached peoples in China

"Our God of Grace often gives us a second chance, but there is no second chance to harvest a ripe crop." -- Kurt von Schleicher [ Apple Pickers' Parable ]

"God is pursuing with omnipotent passion a worldwide purpose of gathering joyful worshipers for Himself from every tribe and tongue and people and nation. He has an inexhaustible enthusiasm for the supremacy of His name among the nations. Therefore, let us bring our affections into line with His, and, for the sake of His name, let us renounce the quest for worldly comforts and join His global purpose." -- John Piper

"Go, send, or disobey." -- John Piper

"If you take missions out of the Bible, you won't have anything left but the covers" -- Nina Gunter

"If the Church is 'in Christ,' she is involved in mission. Her whole existence then has a missionary character. Her conduct as well as her words will convince the unbelievers and put their ignorance and stupidity to silence." – David Bosch

"Missions is not the 'ministry of choice' for a few hyperactive Christians in the church. Missions is the purpose of the church." – Unknown

"The concern for world evangelization is not something tacked on to a man's personal Christianity, which he may take or leave as he chooses. It is rooted in the character of the God who has come to us in Christ Jesus. Thus, it can never be the province of a few enthusiasts, a sideline or a specialty of those who happen to have a bent that way. It is the distinctive mark of being a Christian." -- James S. Stewart

"The average pastor views his church as a local church with a missions program; while he ought to realize that if he is in fact pastoring a church, it is to be a global church with a missions purpose." – Unknown

"The Christian is not obedient unless he is doing all in his power to send the Gospel to the heathen world." -- A. B. Simpson

"Prayer is the mighty engine that is to move the missionary work." -- A.B. Simpson

"The will of God -- nothing less, nothing more, nothing else." -- F. E. Marsh (also attributed to Bobby Richardson)

"If the Great Commission is true, our plans are not too big; they are too small." -- Pat Morley

"If missions languish, it is because the whole life of godliness is feeble. The command to go everywhere and preach to everybody is not obeyed until the will is lost by self-surrender in the will of God. Living, praying, giving and going will always be found together." -- Arthur T. Pierson

"'Go ye' is as much a part of Christ's Gospel as 'Come unto Me.' You are not even a Christian until you have honestly faced your responsibility in regard to the carrying of the Gospel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 -- J. Stuart Holden

"A congregation that is not deeply and earnestly involved in the worldwide proclamation of the gospel does not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salvation." -- Ted Engstrom, World Vision

"To stay here and disobey God -- I can't afford to take the consequence. I would rather go and obey God than to stay here and know that I disobeyed." -- Amanda Berry Smith

"I believe that in each generation God has called enough men and women to evangelize all the yet un-reached tribes of the earth. It is not God who does not call. It is man who will not respond!" -- Isobel Kuhn, missionary to China and Thailand

"God is a God of missions. He wills missions. He commands missions. He demands missions. He made missions possible through His Son. He made missions actual in sending the Holy Spirit." -- George W. Peters

"The Church must send or the church will end." – Mendell Taylor

“Would that God would make hell so real to us that we cannot rest; Heaven so real that we must have men there.” – Hudson Taylor

Saturday, June 26, 2010

五大奥秘

第一奥秘 关于神的真理
1.创世真神2.神的慈爱 3. 神的圣洁
第二奥秘 关于人的真理
1.人人有罪 2.人的悲剧3.罪的惩罚
第三奥秘 关于耶稣基督的真理
1.基督降世救人 2.基督为人受死3.基督复活升天4.基督再来5.神的救法 6.不靠行为
第四奥秘 关于救恩的真理
1.向神悔改2.接受基督3. 得救确据
第五奥秘 关于救恩福分的真理
1.罪得赦免 2.永生之福 3.神的儿女4.神的平安5.圣灵内住
三个提问。且慢!请你三思!
1.你是否理解了以上的五大奥秘?
是( ) 是( )
如果还不能理解,请你再读一遍。
2.你愿意凭信心接受神所赐的礼物——永生吗?
是( ) 是( )
3.你愿意接受耶稣为你的救主和生命的主吗?
是( ) 是( )

Friday, June 25, 2010

德國華人事工甘苦談


德國華人事工甘苦談                                               徐立(作者在歐洲華人教會牧養)
歐洲27個國家結盟成立「歐盟」,在經濟貿易、貨幣、海關以及在入關簽證手續上達成協議,結成一體,但在軍事策略上並不一致。中國大陸一向與東歐各國有密切的交往,由於歐盟的成立,從中國大陸前來歐盟各國的人也多起來,其中到德國進修的中國大陸學生為數很多。原因是德國處於歐洲的地理中心,是歐盟的政治與經濟主要成員,也是歐盟最大的經濟體與支柱,更是歐盟中最強的經濟出口國家,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國的學術相當發達,而學費也相當廉宜。
因此,今日歐洲的華人越來越多,而且大多都是新從中國大陸來的。這裡福音工作的需要與開展,就好像三、四十年前的北美那樣,只是這裡的華人背景不同,福音的需要比當年北美更大。當初(607080年代)到北美的華人大多數是留學生,直到過去十多年才開始明顯有移民來北美、來做生意或來打工的。而歐洲的華人,過去五、六十年來一直是以打工、做生意的人為主,也有一些留學生。學生所以來歐洲有兩個主要原因:一個原因是他們無法取得北美的大學入學許可(美國還是華人學生的第一優先考慮,來歐洲的華人學生在心裡上已經感到自己不如那些可以到美國的朋友);另一個原因是歐洲的學費比較便宜,與北美的學費相比,在柏林只要進了大學,讀書幾乎是不需要付費用的。
既然歐洲的華人有這樣的特點,所以在傳福音的策略與方法上會有所不同,而且牧養上的需要也與北美的教會不一樣。因為來歐洲的華人以打工的較多,所以這裡的華人比較不會高談闊論,但一旦接受了福音,他們對神的話、對神的愛會比較渴慕。這裡的非基督徒對福音與屬靈的事,較北美等地區的華人有較正面的反應,或許因為歐洲華人常面對生活與生存的壓力,從而較能體會「人是很有限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歐洲華人基督徒與牧者的關係比較接近,所以只要願意花時間去牧養,去關懷,牧者比較容易帶動會眾往屬靈的路上走。
但與美國和亞洲相比,歐洲華人得到福音「供應」的管道比較少,帶來許多特有的現象與問題,茲列舉一些如下:
1. 德國的華人教會不多,大多數是華人查經班。全時間的華人傳道人和牧師很少,信徒很少有機會聽到主日信息,但他們常透過一些「過路」或「遊行」的傳道人,得到聆聽信息受餵養的機會。這種現象造成他們靈命不穩定,以及「只喜歡聽道,不喜歡行道」的習慣,而且許多信徒對聽到的資訊也比較挑剔,因為他們習慣聆聽各大名牧的講道。
2. 因為沒有全時間的牧者,信徒受到牧養的機會很少,所以教會累積了許多牧養與管理上的問題,各樣的家庭問題更是不少。許多積累的牧養需要和問題,長時間下來就成了各樣的教會以及家庭的問題,這些問題造成歐洲許多華人基督徒團體的惡性循環──積存的問題越多,他們自我的主見也越深,也就越難有牧者願意來牧會。
3. 能買到華文書籍的基督徒書房難以找到,縱使是有心的基督徒,靈命更新之後也沒有辦法繼續成長。感謝神,感動了中華內地會在台灣的一位德國宣教士葛忠良牧師,30多年前回到德國開始「中文圖書館」的華人事工。葛牧師對德國的華人事工有不可磨滅的影響,也是被德國各地華人基督徒所尊敬的屬靈長者。
美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百姓要為他們的生存與生活努力奮鬥,而歐洲,特別德國是個社會福利國家,百姓對政府的依賴性較高(比如:德國為了獎勵生孩子,不論貧富,夫婦每生一個孩子,國家每月津貼160歐元直至孩子年滿20歲止,而且他們的失業福利也比北美好),再加上社會道德與風俗的敗壞,這些生活層面上的問題帶出許多特有的現象,以及牧養上的難處,比如:
歐洲因為明顯的種族歧視,讓華人的年青人容易成為社會的邊緣族群。在歐洲的華人孩子,他們的中文程度相對地比北美的孩子好很多,不僅是小孩,連年青的大孩子、混血孩子們的普通話都非常好,而且他們講中文比較是直覺與自然,因此帶來了不少的種族問題。
在德國讀書的華人學生比較沒有時間壓力,因此容易失去方向、失去鬥志。一般在德國的留學生,可以有10年的時間來修讀碩士,不像北美,超過兩年就很難畢業。但他們畢業後很難在當地找到工作藉此留下來,而以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大量的「海歸」回國就業,可是他們回國後找工作也不容易。這種學業鬆懈,以及歸與留的掙扎,使這裡的華人學生很容易失去方向、失去了鬥志。
很多的家庭問題,比如婚姻破碎的單親和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為工作難找,許多人被迫從事低階層的工作,造成自我形象很低,這是形成單親家庭的一個原因。生活困難造成夫妻易生摩擦;留學或打工的生活單調枯燥,加上社會道德風尚低落(多賭博與婚外情),人容易在道德上出問題。教會又不興旺,福音管道不多,夫妻之間一旦出了問題就很難再挽救。舉單親為例,是因為單親母親的福利好,政府照顧特別妥當,使這裡單親的比例好像較其他地方都要高。
其他的道德問題,比如學生的同居現象很普遍。歐洲年青的未婚學生同居的問題相當嚴重,這是由許多世俗的原因所造成:譬如:(1) 經濟上的考慮:因為這裡花費高,而且打工賺錢不容易, 一個人要花近200歐羅才可以租住一個小房間,若兩個人住在一起就可以省下一個人的房租了,而且兩人搭夥吃飯也比一個人便宜。(2) 生活上的「彼此幫助」:這裡的生活太單調,兩人住在一起可以有所照應,情緒低落時能彼此鼓勵。(3) 道德上的敗壞:歐洲各國的道德觀念寬鬆,性觀念太自由太開放,由情慾主導。而大多數人的看法是兩人住在一起是雙方情願的,既能有性方面的滿足,也能有生活上彼此照應,何樂而不為呢?
商業上的逃稅。如大家所知,歐洲尤其是德國是社會福利國家,所以稅率很高。很多來歐洲的華人是做生意的(連那些畢業找不到工作,不想回國的學生也希望以經商的途徑留下來),打算賺到了錢後便回老家去,當然不願奉上稅款,所以這裡華人逃稅的情形很常見,也幾乎成了「正常現象」(大家不認為這是罪)。信主之後,除非他們確實受到聖靈的更新,否則信徒逃稅的習慣還會繼續存在,這也是造成教會很難復興的一個原因。
賭博與婚外情。很多國家的賭場受到管制,只能在特定的地方開業,但這裡到處可以看到賭場(Casino),處處都是色情店(Sex Shop),歐洲最大的色情店就在西柏林市中心,有些甚至公然開在住宅區裡。對從中國大陸來的華人來說,從對賭博和性壓抑的文化下來到德國,突然面對性與賭博如此開放的社會,在生活和學業、工作都感到枯燥,以及前途不明朗或沒有發展的情況下,人很容易掉進了賭博與色情的陷阱。在餐館打工的華人,十之八九都有賭博的習慣,有些人還陷入家破人亡的地步,柏林教會就有不少人是從如此的環境被神拯救出來的。
非法移民以及難民。付出了十餘萬的人民幣,透過「蛇頭」的安排(到美國更貴,需要50萬至60萬人民幣),還要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能從中國來到歐洲,很多人需要爬山越嶺、過河涉水,從俄羅斯一路來到歐洲。他們出來就只有一個目的──賺錢還掉偷渡費,然後儲錢寄回去養家。
對於被確定了身份的難民,德國政府是照顧周到的,政府除了給予居住的地方,也為他們提供健康保險,每天預備飯食,生活所需連牙膏、洗髮水也供應,還發給他們每人每月近40歐元的零用錢來買自己需要的物品,理論上他們可以在難民營住一輩子。他們雖然拿到難民的身份,但只能在指定的地區活動;如果是柏林區的難民,便只能待在柏林,離開了法定的區域會再被關起來的。因為這樣的處境,他們的自我認定、他們未來的路,以及其他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都是個大問題。
華人面對歐洲如此複雜的社會環境,就好像孩子需要父母親,所以華人教會牧養的工作相當重要而迫切,牧者的工作相當繁重。雖然牧養事工費神、費心、費時、費解,但人是教會的基本,牧養是「面對人的需要」,而人的事、人的需要是永遠沒有完結的。可是,我們該怎麼做才可以幫助他們,使他們能活在神的愛裡,有穩固的靈命呢?
1. 道成肉身活在會眾當中。在德國的華人圈子裡,牧者要好像金魚缸裡的魚,會眾在看著你,他們不自覺的透過你在瞭解這位神。我們需要道成肉身透明地(authentically incarnational and missonal)活在會眾面前,成為他們認識神的媒介。
2. 認同會眾的需要與痛苦。但是人不可能解決人的需要,需要把會眾帶到神面前,只有神能夠解決問題,神也樂意幫助他們。
3. 引進神的大能。讓會眾經歷這位神是何等偉大又有能力,當他們親身經歷神瞭解神之後,這位神很自然的也成了他們的神。
4. 瞭解「牧養」不是個目的,更不是我們終極的目標。透過牧養,把會眾訓練成基督的門徒才是真正的目的,牧養事工應該只是門徒訓練的一部分。
5. 讓會眾的心不僅在基督的身上,也教導他們學習活在神的國度中,與基督的心與祂的大使命有份。
歐洲的華人天天在增加,華人教會的需要也天天在增加,願神感動更多的牧者到歐洲來一同事奉!

Wednesday, June 23, 2010

交棒

培养新的骨干同工,
而让老同工做助手

Friday, June 18, 2010

休息的智慧

休息的智慧  .....  動聽的樂章,中間常有一、兩個休止符。
休息,不一定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有時候,休息只是為了讓你有機會轉身審視過去;
有時候,休息就只是為了休息而 已。
如願以償地開了一家咖啡館之後,他才真正體會到自己做老闆的辛苦。
光是全年無休的工作方式,就讓他嚐盡「為了理想,失去自由」的滋味。  
「何必這麼辛苦 呢?每個星期休息一天吧,」朋友勸他。  
不這麼做,他有千百個理由,
包括:店租很貴,一天不營業就等於成本相對地增加。
附近商圈競爭激烈,一天不開店, 生意就被別人搶走……
於是,他日復一日地重複著同樣的動作,開店、打烊,歡喜、抱怨。
直到有一天終於受不了,喔,是他的忠實顧客受不了啦,開口跟他說,
「老闆,你的臉色愈來愈 難看,是不是工作太累了,應該休息一下或出去旅行。」  
聽到「休息」和「旅行」,雖然他整個人像觸電般震動了一下,
回應說,「喔,是啊,是啊,你說的有 道理。」
心裡卻想,「你懂個屁!每天做生意,損益都快不能打平了,還想休息?」  
後來,生意愈來愈差,客人愈來愈少,他愈來愈焦慮。
請教一位很有經驗的 開店前輩,對方提出的建議,居然和那位顧客給他的忠告一樣,
「休息一下,至少每個星期有半天暫停營業。」  
「如果不營業時,有客人想來惠顧呢?」他問。  
「如果他們真的很喜歡你的店,自然會配合你的營業時間 來。」  
「可是別人都全年無休啊?」他又問。  
「是店面全年無休,不是工作人員全年無休。
等你生意穩定了,多請幾位人手來幫忙,就可以人員輪休,店面 全年無休。」 

這次,他照做了,效果很神奇。一星期少了半天營業時間,
業績並沒有往下滑,反而顧客都對他說,「老闆的氣色看起來愈來愈好了。」 .
太講究表面上的效率,反而易與成功錯身而過  
很多追求成功的人,都捨不得休息。
一心以為只有達到效率的巔峰,才能早一點達到成功。
但大家都忽略了,所 謂「效率的巔峰」,
並不是一味地爭取時間的快速,也不是要你把自己搞到「油盡燈枯」的地步。
更何況,效率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有些事,不刻意講求「制式的效率」,比較隨意一點、節奏緩慢一點,反而容易成功。  

在健身運動時,體會了這個道理。
有好長一段時間,因為生活忙碌的關係,我前往健身房運動,
總是「來匆匆,去匆匆」。
規定自己90分鐘之內要完成所有的運 動項目,
包括:在跑步機上跑 三公里,並完成七項肌肉重力訓練。
幾年過去,儘管符合每週至少健身三到四次的原則,有恆心、有毅力,
但效果並不明顯。  
向教練討教,他說,「運動,是不能太講求效率的。」
大部分的肌肉重 力訓練,都是做得愈慢、效果愈好。

以舉啞鈴為例,快速上下齊舉十五下,
還不如以慢動作的方式輪流做八下。動作做得愈慢,
肌肉使力的感覺更為明顯,效果當然比較好。除了耐心去做,還要用對方 法。  
學業的研究和愛情的經營,也適用這種道理。
太急、太快、太講究表面上的效率,反而容易與成功錯身而過。  
我聽過一則值得深省的故事,對一心努力 向前衝刺的人,提供了另類的提醒。

據說,有一個大師級的修行人帶領一群弟子,研究哲學。
其中一名學生因為非常用功,而受到大家的重視。  
不料學習到一個很重要的階段時,他居然生了一場大 病,
但仍然很堅持要追隨老師繼續上課。
他認為生命苦短,為追求智慧,絕不浪費任何時間。  
有人勸告他說,
「其實,智慧不一定在前面啊!很可能智慧在你身後,
它想趕上來,而你跑得太快,所以還沒碰到一塊兒呢。
只要放鬆身心,隨著自然的節拍,也能得到智慧。」  
成功,可能在你背後,多麼有創意的逆向思考。
值得一味向前奔跑的人,再三體會。 .
刻意安排一段留白,才能欣賞出人生的美景  
動聽的樂章,中間常有一、兩個休止符。
它讓行雲流水的過程,有了段落,並因此可以期待繁花盛開的章節。  
休息,不一定是為了走長遠的路。
有時候,休息只是為了讓你有機會轉身審視過去;
有時候,休息就只是為了休息而已。  懂得休息,是一種難得的智慧。
如果, 有一天我想不出很好的創意來做行銷的工作,
或找不到適當的寫作題材來表達我的思考,我應該會捨得好好休息一下。
雖然,目前的生活和工作對我來說,都還不曾有過這方面的困擾。
但我可能已經習慣經過事先練習或刻意安排一段留白,
所以才有幸能持續欣賞到人生畫面中的美 景。  

無論是在人生路上衝刺得太疲勞、或暫時碰到發展瓶頸的朋友,
不妨為自己妥善規劃一段休息的時間。
心急,是沒有用的。熱鍋上的螞蟻,只能團團轉,無 法找到真正的出路。
讓焦慮的情緒冷卻一點,反而頭腦會更清醒,漸漸地,終會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只要永遠不放棄的心念沒有改變,原地踏步、或乾脆坐下來休息一下,
不但不會 成為追求成功的阻礙,還有可能因此而讓你弄清楚努力的要訣,
也更明白成功的本質與意義。 
每封信都代表一份傳遞.......看信是一種幸福、它代表你有空閒.. 
沒空看信也是一種幸福它代表你有比看信更重要的事忙著.. 

Thursday, June 17, 2010

父親節的由來有兩個說法

父親節的由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說法為:
一九零九年,華盛頓一位叫布魯斯。多德的夫人,在慶賀母親節的時候突然産生了一個念頭:旣然有母親節,爲什麼不能 有個父親節呢? 多德夫人和他的五個弟弟早年喪母,他們由慈愛的父親一手撫養大的。許多年過去了,姐弟六人每逢父親的生辰忌日,總會回想起父親含辛茹苦養家的情景。在拉斯 馬斯博士的支持下,她提筆給州政府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呼籲建立父親節,並建議將節日定在六月五日她父親生日這天。州政府採納了她的建議,倉促間將父親 節定爲十九日,即一九零九年六月第三個星期日。 翌年,多德夫人所在的斯坡堪市正式慶祝這一節日,市長宣佈了父親節的文吿,定這天爲全州紀念日。以後,其他州也慶賀父親節。在父親節這天,人們選擇特定的 鮮花來表示對父親的敬意。人們採納了多德夫人伯建議,佩戴紅玫瑰向健在的父親們表示愛戴,佩戴白玫瑰對故去的父親表示悼念。後來在溫哥華,人們選擇了佩戴 白丁香,賓夕法尼亞人用蒲公英向父親表示致意。

第二個説法:
專門用一天向母親表示敬意的想法是一九零七年在美國首先提出來的。二年以後華盛頓州的一位婦女約翰·布魯斯·多德夫人提出應有類似母親節的一 天來向一家之長的父親表示敬意。多德夫人年幼喪母,由父親把她帶大。她非常愛自己的父親。 在多德夫人提出她的想法的同一年--一九零九年,華盛頓州州長作出反應,宣佈六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爲父親節。這個想法在一九九六年被伍德·威爾遜總統正式批 準。一九二四年,卡爾文·柯立芝總統建議把父親節作爲一個全國性的節日以便"在父親和子女建立更親密的關係,並且使父親銘記自己應盡的全部責任"。紅色或 白色玫瑰是公認的父親節的節花。在此,希望大家都能在這一年一度的溫馨節日與雙親一同歡慶,同時也透過這節日來再次提醒自己要好好孝順父母,別到了"樹欲 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情形出現,屆時要後悔也已經來不及了。

Sunday, June 13, 2010

學習五到

「學習五到」
即是:
手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
當孩子能同時運用這五項感官學習時,
即能融入學習的情境,獲得成果。

Thursday, June 10, 2010

西方人抛弃了基督教

英国曾经是传教的大本营
四十年代的英国是相当虔诚的,每个礼拜都会有 60-70%的人去教堂。
而今天2000年的虔诚信徒只有3%。

首都伦敦被称为“欧洲回教之都”,有700间回教寺和1200间可兰经学校,
有 100万回教徒,而且10万是改信回教的本土英国人。

美国情形比欧洲好一些,然而也有明显的“后基督教”现象。
60年代开始,好些大的主流宗派,人数锐减,而且老化。
在南部的圣经地带,一些主流福音派教会还是颇兴旺,给人以为基督教兴旺的感觉。
不过就整个国家来说,教会的影响明显下降。
基督的名从圣诞贺卡上慢慢消失了。
十诫在公共场所要被拿下来。
更严重的就是很多人对基督教的认识很低,甚至攻击基督教。

2008年美国华人数360万人

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社区调查的数据,
2008年,美国华人的人数为360万人,
是亚裔中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族裔。

从2000年至2006年,美国华人增加了28%,
从2006年至2008年,美国华人每年约增加5万多人,
2006年人数为349万人,
2007年人数为354万人。
2008年人数为360万人

2006年,美国华人中 59.5%来自大陆,
15.9%的人来自台湾,9.4%的人来自香港,15.3%的人来自其他国家。
在美国华人中七成人(70.6%)是在美国以外出生的,通常为第一代和第1.5代移民,
余下的华人是在美国出生,通常为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ABC)。
美国华人家庭人口平均为每户3.4人,比美国家庭每户的平均人口3.2人略高。
------------------------


1993年7月起,約八萬的中國大陸留美人士因美國的“六四”保護法(S1216 法案)
而得以長期居留美國,對福音工作有具体而明顯的影響。
中國學人無後顧之憂,更敢公開決志、受洗、奉獻;
因著他們的配偶、子女、父母出國探親和移民,更多大陸人士接觸到福音;
在海外落地生根後,許多人加入當地的華人教會、團契,成為會友和同工,甚至成為傳道人。

(2004)超過 1800華人教會在美國,
其中大多數是基督教福音派教徒,流散中匯集來自不同來源,
台灣,香港,大陸中國和東南亞國家。
以加州居冠,約佔822間;
紐約州、德州也是華人教會分佈較多之地區(oursweb 網站資料)。
在美國中西部13個州, 有近20萬的華人,2.5萬華人的學人學者,
查經班約有66個,其中約有1/3是非學生的查經班。
有些查經班成為為該區的華人教會。
這區約有56間華人教會,約有三分之一缺少牧者帶領,其中有30個教會在芝加哥地區。
中西部地區大都是華人查經班,華人教會很少,華人牧者少,造就訓練的需要很大。

Wednesday, June 9, 2010

神的家

聖經第一次題到神的家,
是在創世記二十八章。

Tuesday, June 8, 2010

5 sola

Sola Scriptura: The Bible alone is the standard.

Sola Fide: Without faith, our works are useless in the sight of God.

Sola Gratia:We are saved by the grace of God alone, not upon our merits.

Solus Christus:Without the sacrifice of Christ, our sins can never be atoned for.

Soli Deo Gloria:To God alone be all the glory, and all the praise.

Mission Data

2010

中國財富集中

2009 6月10日FORBES中文版发布的“中国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
当全球陷入经济衰退之际,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奢侈品品牌最看好的市场。

世界銀行2010 (World Bank)的最新報告顯示,
中國1%的家庭掌握了全大陸41.4%的財富
,高收入的上市國營企業高級主管與社會平均工資差距達128倍。

中國財富集中度遠遠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報告顯示,美國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財富。

洪立民牧師夫婦

華人宣教士如洪立民牧師夫婦等也在數年前投身其間,
以萊比錫為基地,透過個人佈道探訪、
舉辦福音營等發展和連接一些查經班,事工卓有成效。
新近成立的「德東校園事工」(EGCM),則以德累斯頓為訓練中心,
針對年輕留學生的需要,用「季宣」的方式接力開展佈道宣教工作,
有相當不錯的果效。
---------------
立民7歲開始進教堂上主日學,是家中第一位進教堂的人。
數年後父親信主,並在立民11歲那年,離開教育界奉獻讀神學,以後當了牧師。
立民在14歲那年在佈道會中決志信主。
26歲那年在計志文牧師的呼召下,決定全時間奉獻。
經過神繼續的感動和環境的印證,28歲那年進入台灣浸信會神學院,
完成三年的道學碩士課程,開始在教會的牧養事奉。

立民在台灣經歷了14年的牧會,期間曾在浸信會聯會擔任了 3年
國外差傳部的負責人以及青年夏令營及營地管理委員的負責人。
也曾代表參加一些國際性的會議,打開了他的眼界及心胸。

  立民曾經花了一段時間收集調查及研究世界各地的宣教工場,
發現德國的宣教工場是最值得投資的。
原因是中國大陸的學者大半集中在美國、德國、英國和加拿大唸書,
其中以德國的學人和學者返回中國大陸的比例最大。
有鑒於此,立民開始在台灣浸信會185間教會中傳遞及推動德國宣教異象,
期間雖有艱難與攔阻,但感謝神,因著神給予的清楚負擔及異象,
在1991年,立民全家到德國宣教,主要在學人和知識份子中間做福音工作。

1999年,立民與家人暫時離開德國,往加拿大溫哥華事奉了四年,
並取得加拿大公民資格。
雖然北美的生活較安定舒適,但他們對歐洲的負擔並沒有因此減少。
在神的引導之下,於2004年的夏天,他們重返德國宣教工場事奉,
並於2006年加入中華福音使命團。

Sunday, June 6, 2010

DCCC 宣教周講師 -柏林华人教会徐立牧師

(柏林教会的回顾与前瞻)

与北美比起来,欧洲的教会光景是相当的荒凉。德国有许多华人的查经班,能从查经班转型成教会的不多;全时间的传道人也不多,大多数是从各地来的华人宣教士在帮助查经班与教会。从聚会的人数与制度规模来说,柏林华人教会是目前德国最大的华人教会,我们只能说这是神的恩典与怜悯一路保守了这教会。

回顾这段教会成长的道路,就好像大多数在北美的华人查经班,柏林华人教会一直到九零年代初期才从查经班转型成教会。到了九零年的末期因着种种原因教会失去了全时间的牧者,就在那段时间【恰巧】若歌教会主任牧师黄子嘉在他来德国带领特会的过程中有机会到柏林教会来探访,当时不仅主日聚会人数已跌到三四十人,会众当中也因着没有牧者教会里面产生了许多的问题与牧养上的困难。

看到当时教会荒凉的光景,圣灵感动黄牧师答应由若歌教会无条件地每两个月派一位牧长来帮助柏林教会。这些牧长通常是一次来十天每次的来中间跨了两个主日,他们以周间的时间去探访会众,来做同工的教导使教会渐渐地稳定下来。这当中有五六年是由于慕洁长老帮助本地同工来主导柏林教会大小的事工与解决会众的需要,那段日子于长老几乎成了柏林的【常驻】长老,在他精心的照顾之下柏林教会的人数渐渐止降回升,教会内许多的制度也再度地被重建主日聚会的人数由三四人成长到将近百人,神也透过这些来印证若歌的摆上是讨祂喜悦的。

经过了六七年的灌溉与修整,柏林教会到了【每两个月差一位牧长】的模式不再能应付成长过程牧养的需要情况下,若歌的牧长决定查派比较固定的宣教士来常驻柏林牧会。于是伟苓与我在2006年的夏天经由于长老的穿针引线来到柏林教会事奉,我们来柏林是透过带领那年柏林夏季生活营的安排。神是奇妙的,在那次的生活营当中有许多人信主,也有许多信徒的生命得到改变这很自然地这些成了我们来柏林的印证,也让柏林教会初步地愿意接纳我们来到他们当中事奉。

来到柏林长期生活在会众的当中,与每两个月来十天住在当中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不同的。过去因为每两个月都会有不同的牧长来到他们当中,所以会众始终有个新鲜感,不论是对这位牧长,对他的信息,对他的教导;如今是一对夫妻常驻来此,这方面的感觉会很快就消失的。所以会众在心理上需要经过一开始对我们的新鲜感,到适应我们生活在他们的当中。在愿意完全信任一位新的牧者之前,他们也长期在默默地透过我们平时的言行和教导来观察来到他们中间帮助的人是个雇工,还是神的仆人。

从另一层面来看,过去不同的牧长短期来柏林帮忙所看到的教会需要与问题的真相,与我们常驻柏林时所见的又会有程度上的不同。比如,我们都知道驾驶飞机的不容易,但也只有真正坐在驾驶座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实际的难度与问题的所在。所以我们也需要走过从2006年夏令营中所了解到对教会表面上的体会,到能准确地把住教会的脉搏,知道教会中人与事真正的问题与需要的所在,也从这当中渐渐能查验到神给柏林教会的计划与心意。

来柏林教会事奉对伟苓与我是个极大的祝福与挑战,因为这个教会的生态与群体和我们过去事奉的经验非常不同。在这之前,我们的事奉环境与对象都是属于北美中上阶层的知识份子与上班族,我们尤其对从中国来的知识份子在北美大公司和华尔街上班的群体有负担与经验。可是柏林教会却不是如此,这里有各样的群体,比如教会里有蛮大百分比的人是在餐馆打工;也有蛮大百分比的学生;有不少人是讲广东话;也有不少人是为德国人做看护做清洁打扫工作;有少数自己开店的人;也有极少数的上班族;有非法移民;也有不少失婚的单亲家庭;有中德异国婚姻家庭;当然我们当中也有相当多12岁到20岁的青年人,12岁以下的儿童更是不少,每个群体都有他们独特的需要与问题。在这里的事奉永远是个令我们谦卑的经验,因为来这里以前我们除了上班族没有太多其他群体的事奉经验。

经上说的种什么,就收什么是一点都不错,只要专心摆上只要能仰望神的供应与恩典,到时候就必有收成。柏林教会在过去三年多,有许多明显的改变,不仅教会人数在持续地成长(目前大人孩子大约有两百五十人);会众的生命也在改变(虽然碰到世界性的经济不景气,但我们的金钱奉献在过去三年一直都有明显的成长),许多弟兄姐妹也越来越愿意在各样的教会事工上参与,小组里明显可以感受到弟兄姐妹对神话语的渴慕,以及对人的关心。

除了刚来的一年好像在蜜月期我们与会众从彼此适应中赢得彼此的信任感与接纳,接着就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拔出、拆毀、毀壞、傾覆,又要建立、栽植不容易的历程。在这过程中我们的重点是牧养关怀与教导,但这不是个目的更不是我们终极的目标, 而是从长时间的这些摆上中得到会众的信任之后把他们训练成基督的门徒才是真正的目的。

所以牧養,關懷與教導永遠只是培养基督門徒过程中的一部分,从这当中我们建立了制度,透过门徒训练建立了同工,建立团队,也渐渐地改变老旧的事工文化,一步步地开展新的事工。比如,

· 敬拜部的改变 – 敬拜部过去缺少新同工,主日司会的安排与讲台的安排也没有系统化的规划,所以主日敬拜很沈闷无法让人感受到属灵的气氛。经过三年的调整,目前敬拜部是教会中最有制度的部门,从司会同工的培训,到诗班的改组,以及主日敬拜硬体配套预备团队和翻译团队的建立,到每三个月主日讲员的安排,敬拜部虽然很制度化但却不律法,在主日敬拜中很能引进神的同在,有许多新同工不断参入,让教会能透过事奉机会来门徒训练他们。

· 小组事工的动力化 –教会以前虽然有小组事工,但已经僵化,小组事奉的同工有许多的怨言(比如得不到教会的支持,一旦上任就很难下任了)。两年前我们从两个方面改变这些僵化的风气与习惯,教会开始了每三个月一次在我家的小组长联谊每次有五六个小时的交通分享与聚餐,我个人以及所有的执事会同工都会参加让小组长们知道教会对他们的全力支持;另外我们也强化了小组里的敬拜与查经功能,让人每次来小组都能遇见神,经历神。目前大多数的小组都有明显的复兴,小组长的责任仍然很重,但他们能靠神给的恩典来事奉。

· 主要同工的培养 – 因着许多人生命的改变,越来越多人愿意投入教会或小组的事工,我们也特别花时间在那些谦卑,肯学,愿意为神为教会摆上自己(Flexible, Available and Teachable,FAT)的人身上,如今他们在教会的执事会以及各部门或小组都担任重要责任。可贵的是,当初我们如何带他们训练他们,如今他们也在带新的同工。

· 机场事工的尝试 –柏林教会一直有宣道部,但没有实际的功能。一年多前,因着海南航空在柏林开始了北京直飞柏林的航线,神感动一些人开始了机场事工。我们的同工带着各样福音资料和柏林简介与地图到机场向那些接机,以及刚下机的华人来传福音。目前我们还是在摸索的阶段,希望能将这福音事工形成模式化(Modularized)以至于我们可以应用在其他本地福音宣教工场,比如中文学校,货物批发市场,以及餐馆业。

· 弟兄会的成形 –男人比较不善于表达内心的感觉与看法,也比较不会感性式地属灵,他们在教会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但是他们是很重要的群体,只要弟兄能被复兴,只要他们能被装备被组织起来,教会就渐渐会有基督化的家庭,也能吸引上班族进到教会来,许多教会事工就能稳定地运作。弟兄会不是查经,是彼此透过各样主题的分享来交谊。我们常在一起吃饭,露营,拔河,划船,骑自行车,烧烤,营火会。在轻松中让弟兄们学习打开自己,在彼此信任中大家能分享自己的看法与心中的感触。透过弟兄会来让弟兄能彼此之间产生默契与[战壕中的感情]。

我个人认为目前在柏林教会所看到的只是神刚开始的工作,祂还有更大的工作与荣耀要在我们当中彰显。往前看柏林教会前面的路,神目前放在我们心中对教会的感动是,

· 继续透过弟兄会吸引健全家庭以及上班族进到教会 – 目前因着弟兄会的形成,我们看到弟兄们参与教会事工的比率越来越高,我们希望弟兄们被复兴之后能积极地以他们的生命影响其他的群体,而且也因着弟兄会的果效吸引了从前不来教会的人来加入教会。我们上班族的比率从2006年的三个单位,增长到目前有14个单位,其中11个单位是健全家庭。

· 对外宣教事工的开展 –去年我们有一家人为了传福音搬到狼堡,在柏林教会的参与与支持下在那里开始了定期的查经班,希望他们在今年底前能开始第一次的主日聚会;我们也开始了柏林福音剧团,目前是一年有两次的主日演出(复活节,与圣诞节),教会目前还在培育这事工希望将来不仅能配合教会主日信息,也希望柏林福音剧团能往外演出来传福音。今年下半年有一家人愿意全时间奉献去读神学,他们希望毕业后能以德国为宣教工场来事奉。我们希望透过这家人的全时间奉献让教会定出神学生的补助与支持方案因为还有几家人在等候神的呼召。

· 非华人事工的开展 – 教会中的中德婚姻家庭越来越多,我们不能主日只用普通话来讲道否则我们将失去这个群体。从普通话同步翻成德语是很不容易的,能够胜任的人也不多,但这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成长之痛。感谢神的是,经过两年的预备去年夏天我们也成立了[同步翻译小组],如今讲德语的会众可以挂耳机听到同步翻译。这当中有几位同工很清楚知道这是神给他们的托付,他们也把这当成从神来的呼召在操练。希望这个种子事工能成为柏林教会进入跨文化宣教的开始。

· 年轻人(15岁到20岁)的事工 – 年轻人的事工对任何教会都是重要的因为他们是教会的下一代。过去我们一直没有这方面的同工,但是在两年前,神兴起了一位22岁会讲普通话对华人很有负担的德国人投入这群体,他是来柏林读医学院预备去做宣教医生。接着神又兴起一位2006年受洗的华人弟兄,他的妻子是瑞士人,他们对年轻人也很有负担,所以神在过去半年多透过这两位同工配合另一位资深会讲普通话的德国同工在年轻人当中带起了属灵复兴使这个群体对神的话语,对神委身的态度有很大的改变。我们希望这股复兴的热潮不仅能持續下去,也能够更落实在年轻人的生命当中以至于神能透过柏林教会這年輕人群体的复兴影响柏林城市里上千个年轻一辈的华人,以及在德国各地的华人青少年。

这里写的柏林教会回顾与前瞻都是很正面的,但这过程中当然有许多的困难和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如何有效也有智慧地花时间在不同的群体当中一向是很难的,花了太多时间在某个群体,其他十个群体很快就会有怨言;比如,就好像任何一个需要面对改变的公司或机构所经历的,教會也有一群不願意面對改變的信徒,他们对许多新同工的产生所带来比较不成熟的做法,和一些事工新气象的形成仍然会不适应;比如,如何强化已经形成的良好属灵风气与好的事工习惯以至于这些改变能长久地落实在教会中对我们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

在宣教工场我们自己是否有机会不断地充实与进修,以及你们平时给我们的祷告和适时的提醒对我们永远是很重要的。谢谢你们在过去给我们的爱与接纳使我们能全力以赴地在柏林事奉,愿神祝福你们。

在主裏愛你們,一起在神國同工的伙伴
徐立, 偉苓 www.EuropeForChrist.org

Wednesday, June 2, 2010

耶路撒冷

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象耶路撒冷那样,被投注那么多的信仰。
身为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城”,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膜拜,神圣不可方物。

犹太教说,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城内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宗教圣殿;

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

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清真寺。

这片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三大宗教的精神重心,耶路撒冷实在是不堪重负了。
在西伯来语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都”的意思,但和平对于耶路撒冷来说却无比遥远。
三大教的信徒都热爱圣城,为了争夺圣地,几千年来这里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残酷的征战。